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龟因其独特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已造成乌龟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许多地方都已难觅其野生个体的踪迹。野生乌龟数量的减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其粗放的管理模式、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近亲交配非常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乌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使得优良性状丢失、病害增多。因此加强对乌龟遗传多样性和是否具有多父性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乌龟养殖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选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6个乌龟养殖种群(本实验室A、广东D、广西X、海南H、无为蓝田T、小老海L,共计98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134个等位基因,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5~22之间,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1.17个。观测杂合度(HO)的值在0.41~0.50之间,期望杂合度(HE)的值在0.51~0.62之间。种群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2~0.52之间。六个种群的微卫星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这表明养殖乌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用Genetix软件对乌龟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分析显示:除广东、广西乌龟群体外,其他几个群体(本实验室、海南、无为蓝田、小老海)均存在近亲交配的现象,这可能是乌龟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中等水平的原因。AMOVA(分子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5.45%的分化存在于群体间;各位点的基因流在0.3942-2.0644之间,平均基因流Nm值为0.8556<1。这表明养殖乌龟种群间基因流小,种群分化程度高。从UPGMA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无为蓝田和小老海养殖场的群体聚为一支,广西和海南的聚为一支,而后与广东的聚在一起,最后与本实验室的聚在一起。在地里分布上,海南、广西、广东群体间的地里位置最近,无为两个养殖场的地理位置最近,因此从聚类图可知养殖乌龟群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分布的远近有着明显的相关性。⑵对乌龟多父性的研究。选取5窝共43只幼龟(第一窝:11只,第二窝:10只,第三窝:10只,第四窝:6只,第五窝:6只)提取尾部基因组,选用12对微卫星位点对它们进行多父性(multiple paternity)的检测,结果显示:每窝幼龟最多只有4个等位基因,由此我们推测乌龟可能多父性水平较低,因此在本次实验中没有检测到,同时缺少亲本微卫星数据,还待以后扩大数据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