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认知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的作用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虐待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儿童虐待具有代际传递性,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儿童虐待的代际传递现象是指童年期遭受过虐待或忽视的个体成年后更容易对其子女施加虐待行为。但仍有部分个体破除这一传递而对其子女不施加虐待行为。这表示,在代际传递过程中存在一些保护因素,能够修正代际传递现象。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受虐待个体的虐待倾向是对其父母观察学习的结果,他们往往认为虐待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同时,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则认为个体的原有认知图式(如对儿童的信念和价值观)会影响儿童虐待代际传递的过程。不论是态度还是信念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虐待认知可能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对虐待认知是否对儿童虐待代际传递过程起中介或调节作用进行探讨。为验证儿童虐待的代际传递现象,并探讨虐待认知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的作用,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与儿童虐待认知量表对433名儿童及其母亲进行调查。不论儿童期虐待问卷或儿童虐待认知量表均体现出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并且采用SPSS 22.0和Mplus 7.4进行数据分析。SPSS用于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儿童虐待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而Mplus则用于检验中介或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的受虐待经历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2)儿童受虐待经历与父母受虐待经历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儿童虐待同时存在同型及异型代际传递现象;(3)虐待认知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存在遮掩效应;(4)同时虐待认知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起调节作用,当母亲虐待认知较低时,儿童虐待的代际传递更为稳固,而当母亲虐待认知较高时,代际传递现象变得不明显且更容易被破除。本研究在中国条件下验证了儿童虐待的代际传递现象。同时发现虐待认知在儿童虐待代际传递中的遮掩效应与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为控制儿童虐待的代际传递提供了新思路,儿童保护组织可以通过对受虐待母亲进行教育以提高其虐待认知,从而破除儿童虐待代际传递。
其他文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指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通过腹壁的34个小戳孔,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插入腹腔行胆囊切除术。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已成为胆囊炎、胆
单纤潜在扭曲聚酯长丝属共轭型复合纤维,其性能除具有皮芯型、并列型园形截面复合长丝之一般特性外,还具有潜在扭曲特点。制成的织物表面丰满,手感干爽柔软、悬垂性较好,具深
对于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概率幅迭加原理是指单个电子通过某一条缝达到屏幕上某处的概率幅,与另一条缝打开还是关闭无关。在这种意义下,概率不遵循迭加原理,因此,全概率公式作为概
目的探讨在校研究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高校60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地方院校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改变以往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突破传统的"课堂一元论"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体两翼"的课程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化教学平
◆◆智慧课堂的角色与定位阮高峰:张老师,您好,感谢参加本期关于智慧课堂的专题访谈。您一定也留意到了,智慧科技在基础教育界的应用越来越成为教育从业者关注的主题,智慧教
近年来,尖锐湿疣(C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治疗比较棘手。尿道口尖锐湿疣治疗尤为困难。我科自2003年3月-2008年3月采用电离子术联合5-氟脲啶(F
目的:观察比较黄芪注射液和经典洋地黄类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和心得安所致不同大鼠急性心衰模型的强心作用。方法: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戊巴比妥钠模型
由于精神疾病自身的特殊性,封闭式管理仍然是精神科病房的主要管理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住院陪护率也大大提高,亲属的陪护行为在有利于照顾患者的同时,也存在
为适应社会变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树立实践型、素质型、通才型教学培养理念,探索"大课堂"教学模式,调整传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原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