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植物,也是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植物题材与意象之一。梳理文化原型,揭示文学意蕴,是古代文学竹子题材与意象研究的基本内容。今人或侧重于竹文化而忽视文学题材研究,或局限于个别专题而缺乏系统观照与深入探讨。本论文在详尽占有宋以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若干专题的探讨,揭示古代文学竹子题材与意象的文化背景与文学表现。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上编以竹文化研究为主,兼及重要的竹意象。下编以竹子题材文学研究为主,兼顾相关竹文化内涵。
上编三章探讨了竹子不同方面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第一章论述了竹生殖崇拜内涵及相关问题。竹子繁殖力强、生命力旺盛,形成竹生人、人死化竹等观念与高禖崇拜、竹林神崇拜等生殖崇拜内涵。竹生殖崇拜观念在文学中表现为竹子男性象征、女性象征与合欢象征。《竹枝词》起源于竹生殖崇拜,早期形态为《防露》,由“竹枝”拟人进而以“竹枝”为和声,《竹枝词》的演唱情境与竹林野合风俗有关。《诗经·淇奥》主题是表现上古竹林野合风俗,也与竹生殖崇拜有关。
第二章考察了竹子道教文化内涵。竹子道教内涵的形成与道教对竹子的利用与推崇有关,竹子的药用、洁净等功能与驱邪、神变等法术都可能促使竹子仙物、竹林仙境等观念的形成。南朝以来,逐渐形成竹枝的尸解、坐骑等神仙功能,以及竹叶酒、竹叶符、竹叶舟等与竹叶相关的神仙功能。扫坛竹是晋代以来形成的道教意象,分布于沿长江流域一线名山,具有成仙与房中内涵,并附会出本竹治。
第三章关于竹子佛教文化内涵。竹子在印度佛教中应用广泛,形成坚贞、性直等象征内涵,佛教徒也常借竹说法。中土佛教形成的竹子相关内涵,体现于竹林寺名称与六祖斫竹、香严击竹、风吹竹动等话头与公案。“翠竹黄花”话头与佛教“法身说”、“无情有性说”以及竹、菊连誉的传统有关。“三生石”意象生命轮回的象征意义源于竹、石的生殖崇拜内涵,其佛法象征意义则由证悟佛性转向追寻凡心,由善恶报应发展为因缘前定。观音菩萨与竹结缘早在南北朝,既有佛经依据,也源于竹子的神通与佛性,还与竹生殖崇拜有关。水月观音形象与紫竹林道场也都与竹子有关。
下编四章阐述了古代文学中的竹子题材与意象。第一章关于文学中的竹笋题材与意象。竹笋品种与别名很多,竹笋题材文学创作历史悠久,既表现了竹笋的整体美感及笋鞭、笋芽、笋箨等各部分的美感,也有相关文化应用,如比拟女性手足、象征生命力等。竹笋的食用涉及道士、僧人和文人等不同群体,从采摘到烹调形成一些文化现象,如“傍林鲜”的烧食方式、“樱笋厨”的说法与笋蕨的还乡隐逸内涵等。苦笋意象则形成苦境与苦节等象征意义。
第二章关于文学中的竹林题材与意象。古代竹林资源丰富,相关文学遗产丰厚,表现了竹林的整体美感与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的竹林美,以及竹坞、竹坡、竹溪、竹径等不同环境下的竹林美。笋成新竹既具有动态变化的物色美感与物候内涵,也具有成材与凌云之志的象征意义。孤竹、凤栖食于竹、竹林材美、竹子凌寒之性以及道教对竹子的利用都可能影响到竹子的隐逸内涵,渔隐、林隐、市朝之隐等不同的隐逸方式也都与竹子有关,因此逐渐形成竹子隐士形象与竹林隐逸之地的观念。“竹林七贤”称名与竹子的比德、隐逸内涵有关,这种称名反过来影响到人们意识中七贤的竹林饮酒、竹林弹琴等文化内涵的形成。
第三章论述了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既被尊为君子,也有恶竹、妒母草等恶谥。竹子的凌寒不凋、虚心有节、性直坚韧等植物特性与方竹、慈竹等品种,分别形成不同的比德意义,因此护笋、护竹也形成相应的识才、爱德等象征内涵。竹子还与松、柏、梅等形成比德组合,松竹具有有节、凌寒不凋及隐逸内涵,竹柏除凌寒不凋外还具有象征男女异心的意蕴,梅竹双清则兼具美感气质与品格象征意义。因为散生竹株体疏隔远离,因而附会生成离别内涵与情爱意义。
第四章考察了竹子相关传说。“竹叶羊车”传说是传闻入史,是竹叶与羊的生殖崇拜内涵附会于帝王荒淫生活的结果,成为表现帝王滥淫、宫女希宠的宫廷题材的常见意象之一。孟宗哭竹生笋故事是在宣扬孝文化的背景下逐渐丰富起来的孝感故事,情节不断增异、孝行更为感人,唐代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湘妃竹传说有着远古文化背景。竹为男性之象,象征帝舜;凤为女性之象,象征二妃。凤栖于竹,象征二妃与帝舜的爱情,又与远古竹林野合之风相结合。洒泪于竹成斑的传说既糅合了竹子的别离象征内涵,也照顾了斑竹的植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