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为契机,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进行研究。以往关于高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常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的论文就更为稀少。有关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在通过阅读文献质料中了解到:“执教能力是指教练员在认识、反映运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本领的综合。”以执教能力的概念为基础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的智力和知识因素、训练管理因素、群体组合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自我完善因素这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揭示提高甘肃省高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办法和依据。为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11所高校的33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从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看,教练员执教经历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情况比较合理。但教练员的运动等级普遍偏低。 2.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在科研能力方面比较突出,近四年发表论文在6篇以上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46%。但接受业务培训的次数普遍偏低,在4次以上的仅有1人,占总人数的3%。 3.影响教练员训练能力的方面是:对项目特点规律认识能力,占总人数的13.7%。但严守训练计划能力较低,占总人数的4.3%。 4.教练员带队参赛次数较少,在8次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9%。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情况决定了教练员主要以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33.3%和45.5%。但多年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较少,仅占总人数的3%和6%。 5.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认为,群体组合因素非常主要,共有26人选择,占总人数的79%。认为不重要的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3%。 6.在同美国高校90%以上的专职教练员相比,甘肃省高校专职田径教练员仅占总人数的3%。 并给出以下建议: 1.甘肃省高校应重视和挖掘校内外的优秀资源,招聘具有教练员潜质或者高学历体育人才来担任高校田径教练员。 2.聘请国内著名教练员和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使教练员了解最前沿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加强教练员的从业能力培训和学术交流。 3.完善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发挥教练员的能动作用,采取教练员的聘任制和责任制。 4.效仿国外教练员团队的这种模式,在给教练员减轻负担的同时,能够让工作更高效,训练更注重实效性。 5.建立和健全教练员运动训练的激励机制,完善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练员群体投身运动训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