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沙群岛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管辖海域,其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世人瞩目。自70年代起,我国就在南海海域开展了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为确定南海地质构造特征、地热场和重磁场特征、各沉积盆地发育及特征、地壳结构及构造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南沙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以油气勘查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地质一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查明了南沙海域一系列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并对其含油气远景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填补了我国在南沙海域油气勘探领域的空白。自1996年起,为了开拓新的找油气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勘探区域从南海南部陆架区逐渐向北转移至陆坡区。北康盆地是南沙中部海域大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6.2×10<4>km<2>,水深100~2000m,主体位于大陆坡上,新生代沉积厚度巨大,是继万安、曾母盆地之后又一个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由于我国在该海域尚无一口钻井,对盆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与构造特征、油气地质条件及含油气远景的评价只能依据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资料。本文立足于该海区2000年航次近20000km、4×8km、局部2×4km测网的地震及相应的重、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分析,对北康、曾母盆地的地层及沉积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综合评价,填补了我国在南沙海域北康盆地地靥.地球物理调查领域的空白,为实现南沙海域油气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1.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重、磁资料的综合运用研究,相互制约、修正,建立了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沉积地质模式;
2.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对该区的地震层序及地震相、沉积相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通过对研究区近20000km2D地震资料进行平面解释、闭合、编图工作,纵向上确定了T<,2>、L<,3>、T<,3>、T<,4>、T<,5>和Tg六个标志层(区域性不整合界面)的地球物理反射特征及地质时代意义,并根据地震相~沉积相转换模式、结合南沙海区区域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沉积相转换研究;
3.利用速度资料较为可靠地确定了研究区内北康及曾母盆地新生界沉积厚度;
4.在南沙地区首次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北康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研究区内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阶段:
5.对测深调查资料进行编图综合分析,从而对这一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刻划;
6.为把这一地区作为远景探区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这一课题对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特征、地形地貌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在南沙地区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和实现南沙海域油气勘探的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同时也填补了在该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