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规模化杂种创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及重要性状遗传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育种是培育果树新品种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枣树花朵小、去雄难、坐果率低、胚败育严重,常规人工去雄授粉的杂种获得率只有万分之一左右,致使枣杂交育种工作进展非常缓慢,性状分离和遗传规律研究十分薄弱。本研究以枣的2个雄性不育种质(‘JMS1’、‘JMS2’)、5个各具特色优异种质(‘蜂蜜罐’、‘无核丰’、‘交5’、‘灰枣’、‘中秋红’)、3对二、四倍体种质(‘临猗梨枣’、‘冬枣’、‘邢0604’及其同源四倍体)及两个酸枣优良类型‘邢16’和‘邢27’共计15个基因型为试材,采用免去雄和罩网控制杂交方法,构建了16个双亲及多亲本杂交组合,获得7个杂交后代群体,初步建立起枣树高效规模化杂种创制技术体系;进而以获得的雄性不育种质杂交后代群体为材料,进行了SSR位点和部分性状的遗传分析;首次通过二、四倍体杂交创制了三倍体和四倍体新种质,并初步研究了二、四体杂交后代SSR位点、倍性及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明确了15个供试亲本在南疆的物候期和育性表现。根据物候期时间选择控制杂交在5月上中旬罩网隔离,5月下旬~7月上旬放蜂辅助传粉。‘JMS2’的雄性不育性状在南疆地区表现稳定,‘JMS1’和‘冬枣’的单药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均极低、亦可视为雄性不育品种,同时,三者含仁率高,果实品质佳,是理想的免去雄母本。‘邢16’、‘邢27’、‘邢0604’、‘中秋红’、‘无核丰’及‘交5’适宜作为杂交父本。3个四倍体种质均具有一定的花粉量、较高的花粉活力和极低的含仁率,适宜选作杂交父本开展多倍体杂交育种。发现‘JMS2’的单果重、果实纵横经和单核重等性状有花粉直感现象,‘JMS2’和‘JMS1’具有单性结实和自花不育性特性。
  2.以雄性不育种质(‘JMS1’、‘JMS2’和‘冬枣’)为母本,在罩网隔离控制杂交条件下配置了16个双亲或多亲杂交组合,批量获得7个组合的杂交后代。分别以‘JMS2’、‘JMS1’为母本构建的6个双亲杂交组合,3年共获果实15097个,其中3296个含有种仁,以‘JMS2’的含仁率最高,经培养有1079个杂种萌发出苗,成苗833株;以‘冬枣’为母本构建的3个双亲杂交组合,3年共得果实24233个,得种仁650个,经培养有397个萌发出苗,成苗364株。最终构建了4个杂交后代群体,其中‘JMS2’ב邢16’杂交后代602株,‘JMS2’ב交5’杂交后代221株,‘冬枣’ב无核丰’杂交后代111株,‘冬枣’ב辰光’的二、四倍体间杂交后代197株。分别以‘JMS2’和‘冬枣’为母本配置了多亲本杂交大组合7个,2年共获得果实19138个,种仁2698个,成苗893株。最终构建了3个半胞后代群体,其中‘冬枣’的半胞后代531株、‘JMS2’的半胞后代124株、‘中秋红’的半胞后代121株。经SSR鉴定,‘JMS2’ב邢16’和‘JMS2’ב交5’的杂交后代株系全部为杂种,以雄性不育种质‘JMS2’为母本时无需进行杂种后代鉴定。
  3.对影响杂种得率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枣树控制杂交技术。以‘JMS2’为母本的双亲杂交组合,母本与父本配置比例以1∶1~3∶1为宜;以‘冬枣’为母本时,母本与父本以1∶1配置最佳。环剥处理可以大幅提高‘冬枣’坐果率和单株得籽量。选用50目白色纱网布为罩网材料和空间较大的网室有利于蜜蜂传粉活动。蜜蜂传粉呈现明显的双峰曲线,在晴天11:00~14:00和16:00~20:00传粉蜜蜂较多,18:00(相当于在内地16:00)为传粉活动最高峰。穴盘基质播种培养杂种较组培方法简便易行且成苗率高,适用于规模化杂种苗的培养。设施日光温室结合沙培槽栽培可实现2年生杂交实生单株一年二批次开花结果。
  4.建立起融雄性不育种质利用、高亲和力杂交组合选配、罩网隔离蜜蜂辅助控制杂交、杂种SSR分子鉴定、温室加代评价等于一体的枣树规模化高效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将育种周期(从控制杂交到后代果实性状初步鉴定)缩短到30个月。
  5.揭示了‘JMS2’ב邢16’杂交后代中SSR标记和重要性状的分离特点。以179株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21对SSR引物进行扩增,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4个,多态性比率为52.17%。经UPGMA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0处可分为3类,其中96.09%的子代与母本‘JMS2’聚为第1大类,表明杂交后代与母本遗传相似度较高。根据杂交后代分离比例推测叶片平展度的平展与卷曲、叶片形态的卵圆与卵状披针形、开花时间的日开型与夜开型是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8个叶长、叶宽等叶片性状和8个新生枝粗、新生枝高等枝干性状均出现广泛分离,其中锯齿平均长度、叶绿素含量、二次枝枣吊数和二次枝针刺长均高于亲中值,其它性状均低于亲中值,该16个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二年实生杂交后代开花株率为61.45%,所有开花单株中未发现雄性不育类型,推测‘JMS2’的雄性不育性状为纯合隐性性状。杂交后代果实出现4种形态分离,其中以扁圆形和长圆形为主。F1代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型指数的均值明显低于亲中值。杂交后代的果核出现了椭圆形和酸枣所特有的圆形形态。
  6.揭示了‘JMS2’ב交5’杂交后代中重要性状分离特点。杂交后代各性状广泛分离,二年生杂交后代实生苗的开花株率为43.48%,F1单株均表现可育,进一步证明‘JMS2’的雄性不育性状为纯合隐性性状。F1代果实与父本果型相似,其单果重和纵横经较‘JMS2’ב邢16’的F1代果实明显变大。
  7.揭示了‘冬枣’(二倍体)ב辰光’(四倍体)杂交后代的倍性及叶片性状分离特点。经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197株杂交后代中四倍体8株、三倍体25株、二倍体164株,分别占4.06%、12.69%和83.25%,表明以二倍体为母本与四倍体杂交是获得多倍体种质的有效方式。此外,获得‘辰光’的自然杂交三倍体1株。三倍体杂交后代的叶片形态、叶片颜色和叶片厚度性状与四倍体父本表现相近,其叶形指数、锯齿数、气孔大小和气孔密度性状与二倍体杂交后代呈极显著差异,这些性状特点可用于区分杂交后代的倍性。经SSR分析,多倍体子代和二倍体子代均出现了条带的缺失或增加,父本与母本的特异标记传递是随机的,亲本标记数在后代中的传递与倍性无关。经UPGMA遗传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及亲本在相似系数0.56处聚为3大类,其中8株四倍体子代、13株三倍体子代和47株二倍体子代与四倍体父本‘辰光’聚为第一类,表明多倍体子代与四倍体父本的遗传相似度较高。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营养和经济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生产中存在的严重生理落果现象是荔枝产业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荔枝果实脱落的机理,尤其是分子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利用RNA-seq技术,课题组已初步筛选出可能与荔枝脱落相关的基因3066个,其中包括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番茄)中被确证调控花器官脱落的两类关键基因,即 INFLORESCENCE DEFICIENT IN ABSCISS
学位
芽休眠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休眠的诱导、形成、保持、解除、恢复生长的过程中由多种因素共同调控,不同物种芽休眠的调控因素也不同。目前芽休眠的研究以落叶树为主,而热带常绿树种的芽休眠研究较少。根据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芽在生长-休眠的发育循环中芽的形态特征,我们将荔枝芽分为四个不同的状态:休眠芽(S1)、萌动芽(S2)、快速生长芽(S3)、生长停滞芽(S4)。本研究从
学位
香蕉果实成熟是个生理特征变化明显的过程,采后果实成熟期短,给贮藏保鲜带来困难。香蕉果实成熟软化进程中淀粉明显降解并转化糖。果实成熟是多基因多调控网络的协同作用,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果实成熟已成为果实采后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转录激活或者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果实成熟。本文对香蕉果实成熟过程的青绿期、转色期和黄熟期进行RNA-seq表达谱测序,首先从测序结果挑选与香蕉果实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LB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