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古书画污渍虚拟修复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9629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书画作为人类文明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古书画作品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蚀。其中,污渍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污渍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纸质文物的品相,严重降低了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时甚至对纸质文物所携带的文字、图案、色彩等重要信息造成遮挡,影响了书画作品的研究、探索和解译。虚拟修复能够恢复古书画的原始风貌,为实体修复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然而,目前古书画等彩绘文物虚拟修复主要针对普通RGB影像,由于缺乏病害内部有效信息,仅仅依赖图像修复技术,根据待修复区域已知信息去推测未知信息,难以保证修复结果结构及视觉一致性。随着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凭借光谱分辨率高、光谱覆盖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彩绘文物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病害不同,污渍覆盖区域残留了底层颜料等物质,研究表明,古文档污渍覆盖区域物质在高光谱数据较长波段受其干扰程度相对较轻,能一定程度揭示污渍区域被遮挡的作品内容。因此,本文基于高光谱数据探索新的虚拟修复方法,实现高光谱数据中RGB波段影像和所有受污渍影响程度较重波段影像的修复,一方面还原古书画原始样貌,促进文物的数字化传播;另一方面还原污渍干扰程度较大波段的光谱特征,有利于提升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彩绘文物后续研究和解译精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彩色约束泊松编辑的RGB影像虚拟修复。针对传统RGB影像修复由于信息有限,导致修复结果结构不一致的问题,根据污渍的光谱特性,利用样本灰度差值探索受污渍影响程度较低的波段区间,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样本类间方差、波段相关系数的特征波段选择方法,利用特征波段揭示污渍内部遮挡的绘画内容(结构、灰度变化等);然后引入泊松编辑与特征波段融合,以利用特征波段内部结构信息指导修复;针对直接基于泊松编辑虚拟修复导致颜色失真的问题,利用特征波段通过最佳匹配块搜索和四叉树分割构建部分色彩约束。研究表明,以特征波段作为辅助信息,提出方法能够实现RGB影像污渍的虚拟修复,并有效地重建污渍遮挡区域结构信息,保持视觉一致性;构建部分色彩约束,能够有效的保留其原始的色彩,恢复古书画原始样貌。(2)基于最小噪声分离变换的高光谱影像虚拟修复。目前高光谱数据修复主要聚焦于坏线、条带的去除,修复算法基于原始高光谱数据立方体的光谱维进行迭代优化等图像处理,高维特性导致内存及时间消耗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最小噪声分离变换的虚拟修复方法,首先对高光谱数据进行正向变换,然后确定污渍所集中的主成分,通过利用除污渍主成分以外的主成分进行逆变换,实现高光谱数据的重建,避免了基于高维空间迭代优化的问题。提出方法是针对大面积、波段连续且数量众多的高光谱古书画数据信息重建的尝试,研究表明,提出算法能够实现高光谱数据的快速修复;同时,当污渍所集中的主成分包含较少其他物质信息时,提出方法一方面对非污渍区域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恢复古书画的色彩,并重建污渍区域的光谱曲线,还原受污渍干扰程度较大波段的光谱特征。(3)基于主成分非局部稀疏表示的高光谱影像虚拟修复。虽然研究工作二无需提取污渍,能够实现高光谱数据污渍的快速修复,然而修复效果取决于污渍主成分是否包含较多其他物质信息。因此,在研究二工作基础上,根据研究工作一提出的灰度差值法,利用阈值确定最小噪声分离变换后受污渍影响较大的主成分,然后构建非局部稀疏表示模型,对符合条件的主成分进行修复。首先,利用受污渍干扰程度较小的主成分对受污渍干扰程度较大的主成分重建,基于低维空间的处理能够有效缓解高光谱数据高维处理的压力;其次,基于特征波段引入非局部相似块作为稀疏表示模型的先验知识,考虑相似块的光谱特征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利用空间自相似性;然后通过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建立基于提出模型的稀疏编码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引入非局部相似块,解决了目前高光谱数据基于波段相关性修复大面积、大量连续波段信息,由于波段相关性减弱导致修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改善了图像修复效果,实现了高光谱数据受污渍影响程度较大波段的光谱特征还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30年来,现代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已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55.39亿人次,年内人均出游约4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景区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一直备受政府、市场和旅游者关注。近年来,在旅游高峰时段,特别是“十一”、“五一”等国家法定假日期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目前,我国的企业创新生态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研发部门和实验室进行的“封闭式创新”,这不能满足当前共享经济下企业创新“新常态”的要求,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这迫使企业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
随着煤炭科学开采理论发展,以无人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能开采不断走向实践。此进程中,作为智能化开采核心技术之一的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在井下推广和扩展。但是,矿井下的低光照、高矿尘、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导致井下采集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大,有时甚至出现雾气和矿尘散射模糊。矿井下图像的上述特征,严重阻碍了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检测、智能感知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上述行业背景,本文开展了矿井下图像混合噪声抑制和
在煤炭资源高效开采的今天,煤矿安全一直是全国所关注的焦点,其中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煤炭行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随着现阶段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炭安全系统愈加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了矿井人员位置和身份检测方面,以优化煤矿安全系统。本文正是基于此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801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4269),结合现阶段的压缩感知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不断提升,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高采深矿井作业场所的环境温度较高,同时受热害影响的矿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温环境下不仅会危害作业人员生理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进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矿井热害对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煤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存在多种热源,可分为绝对热源、相对热源和采空区漏出的热风,其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多为井下开采(占95%以上)且普遍采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垮落法管理顶板造成矿区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地下原水循环系统失衡、瓦斯积聚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绿色开采技术的代表,充填开采方法相比传统垮落式开采方法可以较好地把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极大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对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开展创新与理论研究既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重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农产品,其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但花生在种植、运输、存储的过程中易产生霉变,其中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次生代谢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事件频出,已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检出霉变花生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湿化学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对样本具有破坏性且为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