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在精神和审美的维度上——对余华小说创作转变的一种评价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的创作转变已经并或许还将继续作为一个话题在各种"场合"被讨论.如何评价余华的转变?余华有没有放弃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余华的转变有没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本文认为,余华的转变虽然出现了同传统的"鲁迅式启蒙"不尽相同的新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余华背离了启蒙传统.他依然坚持了对个人的悲剧处境的认识,依然同黑暗作着顽强的对抗."个人——黑暗"这样的格局并没有被余华遗忘,只是一方面余华将来自民间的天然生机注入其中,表现为肯定个人在苦难面前求得生存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余华的反抗在审美的维度上展开:通过叙述把"个人——黑暗"这一格局的复杂性再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小说理想:通向真实.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余华转变之前的"先锋"小说中发现启蒙意识,寻找"鲁迅"的影子.后两部分讨论"启蒙"在余华转变之后的延续与变化.第二部分着重从精神的维度论述余华没有放弃启蒙精神,尽管他为启蒙注入了"民间"的资源.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余华的"反抗"在审美维度上的展开,并因此稍稍触及一些余华之外的问题:在新的语境之中应如何重新认识启蒙、文学在新的语境当中应该如何起作用等.
其他文献
本文意在通过比较研究丁玲和朴婉绪的有关作品,来了解中韩两国女性形象在近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具体变化。笔者集中细读和比较了中国作家丁玲的《母亲》、《我在霞村的时候》
《围城》是一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厚的人性开掘和广泛的世态讽刺的优秀文学作品。首先,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演绎了他的发人深思的悲剧人生,展示了
本文旨在分析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莱辛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性小说,透视了她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力图从整体上凸现出一个丰满而真实的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聊斋志异》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其成为后世小说学习的对象,仿聊斋小说主要学习《聊斋》的文体特征:传奇、志怪不是表现的内容而成为表现的形式,借传奇、志怪来抒发愤慨.这种文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在小说中精心营造了荒凉的精神家园,在散文中描写了那热络的衣食住行.她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
本研究采用语言实验的方法,以母语是汉语的大学生为参照,对以英语、日语、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不同标记汉语句子上的加工表现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留学生在这些句子上的
报纸副刊在新文学发端之初就自觉担当了传播思潮、启蒙思想的重任,并在权威体制之外为各式文人话语的存在开辟了新的言论空间.1932年改革之后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就是这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自然纳入了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研究,而且范围日渐广泛,对其小说、散文以及影视作品都有所涉及。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