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耐受对甘肃鼢鼠心肌的影响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鼢鼠(Myspalax cansus)隶属啮齿目(Rodentia),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鼢鼠属(Myspalax),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由于终生营地下洞穴生活,使得甘肃鼢鼠发展出良好的低氧耐受保护机制,本研究以甘肃鼢鼠和SD大白鼠(Sprague-Dawley)为对象,进行低氧耐受实验,探寻甘肃鼢鼠的低氧耐受极限,比较二者低氧耐受的差异;以及低氧耐受不同时程,二者心肌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差异;比较分析左心室组织中HSP70的表达变化和心肌耐受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低氧梯度暴露,甘肃鼢鼠在3%,3.5%氧浓度,平均存活时长为1.03±0.14h和2.04±0.27h,SD大鼠分别是0.28±0.07h和0.48±0.08h。在4%氧浓度下甘肃鼢鼠可存活10小时以上,且行为状态良好,而SD大鼠仅存活4.87±0.45h。推测4%氧浓度可能是甘肃鼢鼠正常存活的低氧耐受极限。结果说明,严重低氧应激时,甘肃鼢鼠通过自身的应激保护机制,调动器官系统反应,及时调动对抗低氧的代偿机制,维持有氧代谢,保护内环境相对恒定,使其在4%氧浓度中逐渐适应,表现出很强的低氧耐受能力;SD大鼠在4%氧浓度大鼠暴露时,机体几乎没有能力和时间调动其代偿机制,仅存活4.87±0.45h,说明其无法对该低氧环境产生耐受。2.在4%氧浓度的低氧耐受实验中,甘肃鼢鼠在低氧2,4h后,心肌纤维收缩明显呈波浪状,低氧时间延长至6,8和10h后,心肌显微波浪状收缩由强逐渐变弱,并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说明鼢鼠心肌在6h以后对严重缺氧环境开始代偿性适应;SD大鼠2h组心肌纤维断裂严重,收缩加强成明显的波浪状,随着低氧时间得增加,4h组呈严重成挛状收缩,损伤加剧,提示SD大鼠在这一氧浓度下已经无法正常调动其代偿机制。3.在4%严重低氧耐受过程中,甘肃鼢鼠心肌超微结构在2h组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有炎细胞渗出,异染色质边集;4h组心肌损伤状况与2h组接近,出现脂滴,提示脂类的氧化代谢在此时开始发生障碍,6和8h组心肌损伤状况逐渐好转,线粒体聚集增多,细胞连接正常,肌小节收缩较前有所减弱;10组线粒体增多聚集,线粒体脊增粗更为明显,少量糖原颗粒聚集,脂滴较前有所减少,横小管扩张增大变粗,出现了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适应性变化。证明了甘肃鼢鼠有强的低氧耐受能力,由于其心脏代偿能力比较强,减轻了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心肌在低氧耐受过程中逐渐恢复。SD大鼠在2h心肌出现严重的超微病理损伤,4h组损伤加剧,说明4%浓度下大鼠没有能力调动其代偿机制,伴随心肌在短时间内的急剧损伤最终死亡。4.在4%氧浓度耐受不同时程后,HSP70在甘肃鼢鼠低氧各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均广泛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低氧相邻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70的表达在2~4h极显著增加后到8~10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心肌超微结构状况在4h后也发生好转。提示HSP70蛋白表达增加,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使鼢鼠心肌细胞对低氧的耐受力增强,对该环境产生低氧耐受,处于逐渐适应的阶段。SD大鼠心肌在2,4h后HSP70蛋白大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心肌终未见恢复,随后即发生死亡,说明HSP70在SD大鼠的极显著表达,还未能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心肌未能恢复,SD大鼠即发生死亡。常氧对照组中甘肃鼢鼠HSP7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D大鼠(P<0.01),可能是甘肃鼢鼠应对极端低氧环境时心肌自身保护特有的机制。甘肃鼢鼠在低氧2,4h的HSP70表达是极显著高于SD大鼠(p<0.01),但其表达增长幅度分析,二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应激蛋白在二者心肌中有相似的低氧应激反应,但HSP70在鼢鼠各组都极显著高于SD大鼠,这可能促使鼢鼠机体和心脏有更强的低氧耐受力,HSP70大量表达使得鼢鼠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也显著强于SD大鼠,使其在低氧损伤心肌中发挥了强的保护作用,鼢鼠心肌逐渐恢复。说明甘肃鼢鼠在该浓度下心肌得低氧耐受能力明显强于大鼠。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说明甘肃鼢鼠虽长期生活在地下低氧环境中,但对严重的低氧环境仍比较敏感,在一定程度的严重低氧刺激下才会迫使其顺利启动其自身从分子、细胞水平到整体协调的低氧耐受机制,使心脏不至出现衰竭的现象,从而在心肌组织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发挥正常功能,维持在低氧条件下的生存。
其他文献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嘉陵江上游以东的东秦岭山脉走向为正东西向,褶皱紧密,山体硕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6,562~9,843英尺)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12,359英尺),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隆肛蛙(Feiranaquadranus)为秦岭地区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1758)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整个北温带,包括美洲北部一直到印度的北部。由于食性及环境条件的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和自然地理种群,长期隔离和演化,同种菜粉蝶不同种群之间逐渐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秦岭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东洋两界的分界线,对秦岭地区的菜粉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能够为研究我国菜粉蝶的遗传多样性和动物地理演化提供理论依据。随
表面增强荧光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现在,表面增强荧光由于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和化学检测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金属表面增强荧光现象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探究的深入,表面增强荧光技术可望成为表面科学研究、超灵敏生物检测研究的有力工具。在表面增强荧光的研究中,衬底的选择至关重要。与
连香树科及相关科:领春木科和昆栏树科是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的特征科,系第三纪孑遗植物,在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法对连香树科胚胎学进行了研究,包括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形成等内容,同时在补充了领春木科和昆栏树科的一些胚胎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其它科的研究资料,分析比较了连香树科的系统位置及其与邻近类群的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连香树科的胚胎学特征单性花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多刺蚁属(Polyrhachis),是一类营群居的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同时也是一类重要的资源昆虫。该种昆虫具有独特的品级分化、行为复杂、分工明确等社会性特征以及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因此是研究昆虫发育、行为调控机制及神经功能方面的很好材料。Semaphoring 2a(s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是一类典型的社会性昆虫,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多刺蚁属(Polyrhachis)。该种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社会性特征,是研究昆虫发育及行为调控机制方面的很好试验材料。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
化学通讯对于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根田鼠能根据气味识别获得异性的熟悉性、社会等级等信息,从而进行配偶选择。尿液在根田鼠的个体识别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继续以尿液作为气味源,应用行为学方法,对根田鼠嗅觉识别能力作研究,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气味源刺激后根田鼠副嗅球神经元活动,探讨异性的识别选择行为与犁鼻系统中重要的感受器——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豆甙元(daidzein)是一种在豆类植物中含量非常丰富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进一步代谢生成马雌酚,马雌酚具有强于其他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由于大豆甙元可以预防多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他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极少有研究是针对大豆甙元对行为的影响和对雌激素α型受体(ERα)在脑区表达大的影响进行的。因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试验分别来研究成体直接饲喂大豆甙元和母体在怀孕及
植物遗传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植物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引发的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从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现状、农民权保护以及产权理论视角分析了植物遗传资源利益冲突与分享问题的经济学原理,分别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与产权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共同但有差别责任”理论、关民共享利益原则分析了冲突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利益分
塞蚊亚属(Celli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蚊科(Culicidae)按蚊亚科(Anophelinae)按蚊属(Anopheles),部分种类是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塞蚊亚属在我国目前记录有30种,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分子系统学研究报告较少,主要是针对塞蚊亚属的系、种团或复合体,所及的塞蚊亚属种类均有限,无法全面甄别其间系统发育关系。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