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超声图像融合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治疗肝胆管结石个体化手术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CT三维重建肝胆管结石分型指导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穿刺入路的选择的研究
  目的:
  研究CT三维重建肝胆管结石分型在指导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穿刺入路的选择的意义。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1~84岁,平均(50.6±11.5)岁。收集该30例患者的术前64排CT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肝脏、胆管、血管、结石等肝内病灶的三维模型,根据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肝段划分。结合术前CT及三维重建模型,对结石、狭窄及扩张所在部位、狭窄及扩张程度、是否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否合并肝硬化作出分型诊断,选择个体化的穿刺入路进行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并观察术中手术情况与术前规划符合程度,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模型能真实反映肝脏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肝动脉系统及肝内胆管结石、病变胆管的分布。结合CT及三维重建肝胆管结石分型指导穿刺入路,本研究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OBF取石手术,实际手术穿刺入路与术前规划相符。17例经一次手术取尽结石,两次取石手术7例,三次取石手术4例,四次取石手术2例,术后27例(90.0%)患者通过CT、胆道造影证实取尽结石。手术时间92.9±33.1min,术中出血22.3±21.4(5~1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大出血。术后随访有2例(6.7%)患者结石复发,并有反复发生的腹痛及发热。
  结论:
  CT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为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术中选择最佳穿刺入路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取石效果。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是肝胆管结石数字化微创外科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
  二、CT-超声图像融合的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CT-US图像融合的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2例行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25例行传统的经皮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CT、MRI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PTOBF组术前进行CT图像三维重建,根据结石所在胆管段、胆管狭窄、胆管扩张及是否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分型。根据分型确定穿刺入路,术中通过CT-US融合图像验证并实施穿刺方案,计算图像融合成功率及融合所需时间。融合成功后,利用融合图像引导穿刺进针。计算两组穿刺成功的穿刺次数,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
  结果:
  PTOBF组22例CT-US图像融合均成功,成功率100%,图像融合所需时间14±10(10~25)min。PTOBF组穿刺成功所需的穿刺次数少于PTCS组(1.2±0.8vs1.8±1.2,P<0.05),取石率较传统PTCS组明显提高(86.4%vs60.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0%vs24.0%,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3±5.3dvs17.4±7.0d,P<0.05);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13.6%vs36.0%,P<0.05);同一疗程取石次数减少(2.2±1.3vs2.8±1.0,P<0.05)。
  结论:
  CT-US图像融合的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相对于传统PTCS,PTOBF不仅更容易穿刺成功,还具有取石次数少、取石效果好、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  1.了解深圳市龙华区新澜社区40-80岁人群脑卒中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2.构建脑卒中患病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评价工具。  方法  1.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新澜社区40-80岁社区人群2605例,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  在HIV流行时代,隐球菌的全球传播造成隐球菌病负荷急剧增加。2014年全球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统计达223,100例,死亡约181,100人/年。该菌在我国同样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1985-2010年中国大陆共报道8769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该菌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流行方式,主要感染非艾滋病人群,个别导致比艾滋病患者更严重的表现和不良预后。因此,开展隐球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有助于明确国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