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文本的互文性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本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强中国法制化的建设和满足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法律语言研究自然是学者们不容忽视的。而立法文本作为法律法规的根本,其研究意义也是不容小觑的。互文性理论早期一直被用于文学批评研究。1981年,Beaugrande和 Dressler将互文性引入语篇语言学,为语篇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因此,本论文试图探讨立法文本的互文性。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初由法国符号学家, Julia Kristeva于1966年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此后,互文性理论便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依据,从Fairclough,N.的构成互文性和显著互文性两方面着手,对立法文本的互文性做了详尽的分析。前者主要涉及体裁互文性、结构互文性、主题互文性及功能互文性等方面;后者则具体体现在指涉,套用及常规化等方面。另外,本文结合文化因素,对此文本也进行了相关的互文性分析。  为使该研究更加深入具体,本论文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本为案例,采用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合同法英译本中的互文性分别从以上三方面做详细分析;并探讨互文性在立法文本英译中的应用,研究译者该如何根据其所分析的源语文本和译入语文本的互文性,使译本能够更加贴切于译入语的表达方式。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本为例,本文探析:不同的立法文本因其文化互文性的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在构成互文性方面,一些立法文本,在体裁、结构、主题及功能上,不仅沿用了传统立法文本,而且也借鉴了其他领域的相关文本;在显著互文性方面,一些指涉,套用和常规化等方式的使用不仅使不同的立法文本之间产生彼此交织的联系,而且还被逐渐演变为立法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有性特征。期待这些研究结果能为立法文本研究提供些参考的同时,也能为法律的其他文本及其翻译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研究提供些启发。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深切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对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结构以及白人价值观对黑人女
本文对中国大学生称赞语及称赞答语进行了研究。文章在研究分析中国大学生中称赞这一言语行为的实施特点的同时,总结出了其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上的变化,并进而从文化特性和文化
自从20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教学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受到广泛关注以来,批判性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刚走进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站在人生新的转折点,在思维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资料翻译的飞速发展。但很多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尽人意,本文针对旅游翻译中出现的质量低下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在进行英译操作时,必须重点
依据多年从事土工试验的实践经验,以含水率、样品制备试验等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在试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类了土工试验中较为常见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使土工试验的结果
从区域角度来看,通过区域空间结构的方法与基本理论,以刘家场镇为例,对山区小城镇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方法以及地理空间要素分布对小城镇发展方向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解析刘
建筑工程检测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部分主要是检测建筑质量等问题,对于监督建筑行业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伟大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的著作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它因其轻松的讽刺幽默、精妙的人物描写分析以及对英国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特别是
通过对沉管碎石桩处理后的软弱地基进行相关试验分析,得出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