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寄主选择及机理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敌昆虫常利用植物释放的互利素及植食性昆虫本身所释放的利它素寻找寄主或猎物。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老熟幼虫期和蛹期的重要的天敌昆虫。本文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原采自寄生锈色粒肩天牛的花绒寄甲种群的成虫搜寻寄主锈色粒肩天牛的化学机制,为研究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打下基础。以下分为5个方面介绍。   1.采用“Y”型嗅觉仪分别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虫粪、虫道木、受害树皮等可能具有引诱作用的材料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生物源材料与空气对比的实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对锈色粒肩天牛的虫粪和虫道木表现出趋向反应,而受害树皮和老熟幼虫未表现出引诱性,健康树上的健康木段也不能引诱花绒寄甲。在不同生物源材料的互相对比实验中,选择虫粪的花绒寄甲成虫稍微多一些,但虫粪和虫道木对花绒寄甲的引诱性差异不显著。虫道木和受害树上的健康木木段对照时,寄甲成虫明显的选择虫道木,差异显著。   2.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对花绒寄甲成虫有引诱作用的虫粪和虫道木段中的挥发性物质,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虫粪和虫道木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物质,其中单萜类主要包括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蒈烯(3-Carene)和柠檬烯(Limonene)四种。四种化合物在虫粪和虫道木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是不同的,且虫道木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中有一些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在虫粪中未检测到。为了筛选对花绒寄甲在寻找寄主过程中可能利用到具引诱性的挥发物的提取效果较好的萃取头,分别应用红色(PDMS)、灰色(DVB/CAR/PDMS)、浅蓝色(CAR/PDMS)三种萃取头提取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虫粪。结果表明,三种萃取头在相同的温度和萃取时间下,灰色萃取头萃取到的挥发性单萜类化合物的种类与红色头萃取到的种类相同,灰色头萃取到的其它物质更全面,浅蓝色头萃取到的化合物比前两者少酮类化合物,因此DVB/CAR/PDMS的萃取头(灰色头)的效果最好。   3.运用动态顶空抽提、淋洗、气相色谱(GC)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虫粪的挥发性物质用内标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得六种单萜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是最高的,其中(+)-α-蒎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α-蒎烯(+)-β-蒎烯、(-)-β-蒎烯、3-蒈烯、(R)-(+)-柠檬烯、(S)-(-)-柠檬烯、(+)-莰烯和Y-萜品烯。   4.采用“Y”型嗅觉仪分别对分析鉴定的单萜类物质的人工合成标样α-蒎烯、(-)-α-蒎烯、(+)-β-蒎烯、(-)-β-蒎烯、(-)-3-蒈烯、DL-柠檬烯、S-(-)-柠檬烯、R-(+)-柠檬烯、γ-萜品烯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寄甲成虫对α-蒎烯、(+)-β-蒎烯有趋向作用(P<0.01),其余单萜类对寄甲成虫没有引诱作用。   5.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试上述人工合成标样对寄甲成虫触角的刺激作用,结果发现α-蒎烯、(+)-β-蒎烯对寄甲成虫触角有刺激作用,且与正已烷相比差异极显著;其中(+)-β-蒎烯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这与我们生测结果相同。
其他文献
本文以湖南长沙种群的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为材料,通过温度、光周期、不同寄主植物等环境因子对广聚萤叶甲发育、繁殖及滞育的研究,以弄清广聚萤叶甲成虫滞
在温室中设置3个CO2加富处理:360±30μmol·mol-1(CK)、800±50μmol·mol-1(T1,时间:7:00~12:00)、800±50μmol·mol-1(T2,时间:7:00~17:00)对紫星凤梨(Guzmania‘Luna’)分别进行处理,研究
喀斯特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发育形成的流域水系也具有其典型特点。本文拟探讨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特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基于两个问题:其一、喀斯特
sercos国际协会(SI)宣布:德国纽伦堡的SPS IPC Drives展览格外地成功。超过20家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公司在该用户组织的联合展台上展示了展品,并进行了产品演示,吸引的观众人
期刊
本文从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情况出发,提出县级图书馆必须要加强设施改造、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服务工作等策略来做好免费开放的工作。并以笔者所在的南涧县图书馆免费开
期刊
碱茅(Puccinellia tenuifolr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平原盐碱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碱茅属,其适应性极强,能在极其恶劣的盐碱化土壤生长,甚至在碱斑周围也能正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