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鞍区位于颅底中央的位置,它是颅底的重要解剖结构,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与之相毗邻,是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瘤、动脉瘤等病变的好发生长部位。鞍区周围的重要毗邻结构有:视神经、视束、视交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基底动脉的分叉部、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垂体柄以及下丘脑等。翼点入路在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中是最常用到的手术入路,鞍区的重要神经血管多,解剖结构复杂,但是鞍区自然形成了四个手术解剖间隙,它们可以把病变充分的显露出来。对这四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熟练的掌握,在手术操作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病变周围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的损伤,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
目的:对翼点入路鞍区四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掌握和熟悉这几个手术间隙的神经血管及解剖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可行的操作间隙、范围,为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方法:利用天津环湖医院解剖实验室的蔡司显微镜对6例(12侧)成人尸体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开颅,对鞍区四个手术间隙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测量和拍照,模拟翼点入路手术操作。重点观察鞍区四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用Mayfield头架固定完整的头颅标本,头颅后仰10°、向对侧旋转30°、侧曲15°,使额骨的颧突位于术野的最高位置,皮肤切口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0.5cm处,向上做弧形切口止于发际内中线旁,要求切口起点、终点和额骨颧突形成的夹角不能小于120°。逐层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游离颞浅筋膜层后向前翻转皮肤筋膜瓣(避免损伤面神经的额支),沿额骨颧突上缘切开颞肌筋膜、颞肌、骨膜,分离颞肌,向下牵开固定颞肌,充分暴露额骨颧突。用电动磨钻钻两孔,第1孔在额骨颧突处,第2孔在眶上缘上方中线旁开2cm处,电动铣刀铣除骨瓣,骨窗大小约4×4cmm大小,磨钻磨除蝶骨嵴,充分暴露外侧裂,半圆形剪开硬膜翻向蝶骨嵴侧悬吊固定。在显微镜下打开外侧裂池及鞍区的各个脑池,把额叶和颞叶充分牵开,把鞍区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分离,充分的暴露四个手术间隙,对第Ⅰ、Ⅱ、Ⅲ、Ⅳ这四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每组数据的测量值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第Ⅰ、Ⅱ、Ⅲ、Ⅳ四个手术间隙并对间隙的各边长度进行测量。①间隙Ⅰ:是视交叉前间隙,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呈三角形,由左右两侧的视神经内侧缘及蝶骨平台后缘构成。三边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0.42±1.11)mm、(10.44±0.79) mm、(13.58±1.59) mm。在间隙Ⅰ内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有:对侧的颈内动脉内侧壁、眼动脉起始端及垂体上动脉从对侧的颈内动脉发出、垂体柄及鞍隔,在鞍隔孔内可以看到有垂体柄及垂体上动脉通过,牵开同侧的视神经可以观察到同侧的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②间隙Ⅱ:视神经外侧缘、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内侧缘及大脑前动脉近端前缘构成了间隙Ⅱ。它的三边平均长度分别为:(7.16±1.26) mm、(7.22±1.19) mm、(3.64±0.66) mm。经间隙Ⅱ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从其内侧壁和下壁发出的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等分支,在前穿质的下方颈内动脉又分为了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把颈内动脉及视神经牵开还可以看到基底动脉分叉部、两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双侧的小脑上动脉、对侧动眼神经、对侧的后交通动脉。⑧间隙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侧缘、小脑幕游离缘及颞极基底部内侧缘构成了间隙Ⅲ。三边的平均长度分别为(7.27±1.23) mm、(6.78±1.18) mm、(5.73±1.42) mm。经此间隙可以看到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及其分支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侧壁发出,另外还可以看到同侧的动眼神经。间隙Ⅳ:也叫终板间隙,由视交叉后缘、终板后缘及两侧的视束内侧缘构成,边界的平均长度分别是(6.25±0.71) mm、(11.82±1.83)mm、(9.62±1.07) mm、(9.38±1.05) mm。在此间隙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有:两侧大脑前动脉的A1段、前交通动脉、heubner回返动脉及各自的穿支。
结论: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能非常清楚的显露鞍区四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构。熟练的掌握这几个间隙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的毗邻关系,掌握神经血管的位置和走行,在手术中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应用,对一个病变可以在单个或多个手术间隙中同时进行显微手术操作,避免在手术中损伤病变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穿通支,可以减少副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