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锰铁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前驱体热过程动力学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ch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纳米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多样性以及在磁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的热点是关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为此,本文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u0.5Zn0.5Fe2O4、Co0.35Mn0.65Fe2O4和LaMnO3三种锰铁过渡金属氧化物产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或者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表征了前驱体及其煅烧产物,并对这三种化合物前驱体进行了热过程动力学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Cu0.5Zn0.5Fe2O4前驱体在600℃下煅烧2h后,得到了高结晶度的Cu0.5Zn0.5Fe2O4[空间群Fd-3m(227)],粒径为21nm;在80℃下烘干2h的Co0.35Mn0.65Fe2O4前驱体是一种由FeC2O4·2H2O、COC2O4·2H2O、和MnC2O4·2H2O组成的混合物,在350℃下煅烧2h后,可以得到高结晶度的Co0.35Mn0.65Fe2O4[空间群R-3m(166)],粒径为22nm;LaMnO3前驱体是一种含有正交La2(CO3)3·8H2O和斜方MnCO3的混合物,在800℃下煅烧2h后,得到了纯相的斜方LaMnO3。化合物的磁性质表征表明:Cu0.5Zn0.5Fe2O4煅烧产物在700℃下具有强的磁性质,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2.5Am2·kg-1;Co0.35Mn0.65Fe2O4的煅烧产物在500℃下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6.14Am2·kg-1;LaMnO3仅具有弱的磁性质。用TG/DTA/DSC技术研究前驱体热过程动力学.前驱体热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用KAS方程,OFW方程,和它们的迭代方程解释。结果表明Cu0.5Zn0.5Fe2O4前驱体在500℃下的热分解按一步完成,其活化能为97.13±38.03kJ·mol-1,前驱体热分解机理为多步反应;Co0.35Mn0.65Fe2O4前驱体热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结晶水的脱水,然后是Co0.35Mn0.65Fe2(C2O4)3的分解和纳米晶Co0.35M.n0.65Fe2O4的形成,根据Kissinger方程,前驱体第一、第二步热分解的活化能分别为78和146kJ·mol-1;LaMnO3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存在四步,首先是结晶水的脱水,其次是碳酸锰分解成MnO2,然后是La2(CO3)3和MnO2一起分解成La2O2CO3和Mn2O3,最后是单斜La2O2CO3和Mn2O3转变为斜方LaMnO3,根据Kissinger方程,形成斜方LaMnO3的活化能为260kJ·mol-1,n值为1.68,表明LaMnO3结晶过程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
其他文献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工期长以及涉及面广等。在实际的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所以导致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STC12C5204AD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讲述了测温芯片MAX6675的开发使用,重点阐明了在应用编程(IAP)功能在参数修改保存中的应用和通信模块的设计使用。用户
本文采用B/S结构设计了一个远程虚拟实验室平台的原型系统。系统主要分为Web服务器、数据库、控制模块、硬件平台四个组成部分。Web服务器软件使用Apache,通过html、CSS、Jav
纳税筹划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税负的降低。虽然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当前,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纳米TiO2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涂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推进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高新技术项
通过搭建管道泄漏试验模拟平台,结合声发射(AE)技术,对管道泄漏AE信号的影响因素和初步定位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传播距离、泄漏孔径、压力与AE信号之间的关系,通过相
钒酸盐稀土发光材料是一类应用前景良好的发光材料,其具有合成温度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钒酸盐发光材料晶格中钒以VO43-离子形式存在,其对近紫外区光有很强的吸
随着半导体集成越来越接近极限,光子晶体在新一代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显得更为迫切。其优越的性能和特殊的色散特性为其在一个很小尺度范围内控制光和电磁波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