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不同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有1/3是因存在颅内血管狭窄;WASID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采取正规的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患者卒中后2年内复发率高达20%,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年卒中发病率高达23%[2];而对于抗栓药物反应欠佳的部分患者,其卒中复发率甚至可能高达52%。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狭窄病变最早始于1980年,此后在90年代初,应用于冠脉的球扩支架开始被引入到脑血管介入领域来,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专用与颅内血管的自膨式支架如,wingspan支架系统也被开发出来。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支架置入相对于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来说,可有效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及负性重塑;但也有研究结果提示二者对于降低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来说并无明显差别;支架置入是否优于球囊扩张仍旧是一个疑问。根据近期的研究结果,在颅内狭窄病变治疗后,自膨式支架较球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较高,但它们之间疗效结果的比较相对缺乏。因此,笔者通过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卒中注册系统中04年4月-11年10月间曾行颅内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比较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球扩支架置入、自膨式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狭窄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狭窄及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事件发生率。方法选择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存在颅内动脉狭窄并且符合介入手术适应症的曾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8例,并根据介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球扩支架组、自膨式支架组、球囊扩张组,比较分析三组间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显著残余狭窄率,并通过术后第1、3、6、12、24月定期的门诊或住院随访进行临床及DSA、MRA血管造影学评估,比较2年内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事件发生率、和以术后颅内血管再发>50%狭窄及血管直径较支架置入后减少>20%为特征的再狭窄发生率;并将临床事件以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为标准;影像学结果以再狭窄为标准,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同时以球扩支架组为参照,按上述标准对影像学结果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188例患者共197处狭窄病变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治疗;其中球扩支架组95例,自膨式支架组44例,球囊扩张组49例;3组术前狭窄率分别为:(80.0±12.7)%vs(76.5±11.9)%vs(89.7±10.2)%(F=16.235,P=0.000),除此之外,人口学及造影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球扩支架、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8%、95.5%、91.8%(Fisher精确概率法:P=0.395)。三组术后所获得的血管管径大小分别为:(77.2±15.4)%、(66.0±16.2)%、(59.9±20.9)%(P=0.000);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相比所能获得血管管径较小。球扩支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3%,自膨式支架组为13.6%,球囊扩张组为10.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315)。临床随访中球扩支架组、自膨式支架组、球囊扩张组卒中和(或)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0.0%、6.8%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P=0.618)。影像学随访球扩支架组、自膨式支架组、球囊扩张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6.0%、36.1%、48.8%(χ2=6.225,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球囊扩张支架相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更易发生术后再狭窄(HR=2.449,95%CI=1.301-4.612,P=0.006);结论与球囊扩张式支架相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更易发生术后再狭窄,是其独立的预测因子,但其与缺血性卒中和(或)死亡的发生无关。
其他文献
学位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ades Oliv.),入药部分为其树皮,主治高血压病、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肾虚尿频、胎动不安等症,杜仲原产于江南各省,近20多年来,四川
期刊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创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永远是重复别人的老路,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永远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困窘局面。要实现创新想法,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缺乏了所需的专业知识,即便有再好的想法也不能将其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正是这样一群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技能的优秀学生代表。  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主题活动,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受到职业学校普遍欢迎
期刊
学位
为了开发新的半矮生遗传资源供育种利用,于1982—1984对二个籼稻矮生突变系、三个半矮生品种和一个高秆地方品种的半双列式杂交组合的F_1代株高的测定、F_2代株高的分离以及F
目的:  缺氧是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实体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适应或克服缺氧环境,肿瘤组织内会相应的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与肿瘤局部浸润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