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随着近年来各类美食类节目的热播,饮食文化俨然占据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位置。饮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因素给饮食文化的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不论是在菜名、做法、或是在背后的文化风俗方面,都没有明确的翻译标准,甚至存在许多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传统的翻译注重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和移植。翻译不仅仅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开始探索文化领域,以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为代表,正式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开始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本文以人文南昌丛书系列之《南昌饮食》中的第四章“南昌食俗”为语料,以笔者亲译的版本为译例,运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从宏观方面探索民族饮食文化在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依此提出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勒菲弗尔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译者身处一定的时间和文化环境中,那么他的译文必然与这个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三因素对译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语料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方面来研究饮食文化的翻译。本文结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给饮食文化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仅给菜名翻译提供了可操作的翻译策略,还给原料、配料的翻译以及饮食文化所涉及的习语等翻译难点提供了解决办法。同时也为本土文化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