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隐名出资的现象屡见不鲜,由隐名出资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在实践中不断涌现,而争议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股权转让法律效力问题,原因在于不同的效力形态会产生各异的法律后果。现行法律虽已对此加以关注,但在隐名出资下股东资格认定、股权变动标志的认定、不同情形下股权转让效力发生等方面之规定尚未明确,立法上存在不足,由此导致实务中认识存在差异,理论界众说纷纭。以往的研究多倾向于关注隐名出资自身的法律关系,如股东资格认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关系等,对于处分股权的效力认定则较少涉及。本文即以理论学说、有关案例及立法现状为基点,对隐名出资下股权转让效力认定做探讨与分析,重点论述了显名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权、隐名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权,以及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将相互转让股权的效力形态,以期为法律制度完善及司法实务提供参考。本文共分四章,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阐述了隐名出资及股权转让的部分基本理论。辨析了隐名出资的概念、特征,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间的法律关系,股权转让基本概念、特征,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关系。第二章分析了隐名出资下股权转让效力认定。首先介绍了股权转让效力发生的三个阶段,其次,从理论上探究隐名出资下股权转让效力的发生,分别以隐名股东及显名股东为不同出卖方,区分受让人为善意及非善意,详细分析以上不同情形下股权转让的效力差异,最后,节选典型案例,结合法院判决结果加以评述,印证理论探究之结论。第三章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有关隐名出资的规定,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及完善的意见。第四章探讨了如何完善隐名出资下股权转让效力认定法律制度,在维护交易安全及交易迅捷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阐明了立法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