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 FK506结合蛋白25( FKBP25)野生型及其突变体FKBP25(1-42 aa)、FKBP25(1-110 aa)、FKBP25(43-224 aa)、FKBP25(43-110 aa)、FKBP25(111-224 aa)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定位以及和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的相互作用。 方法:以 pcDNA3.1-FKBP25-FLAG为模板,利用 PCR技术,分别扩增出目的片段:FKBP25野生型及其缺失突变体 FKBP25(1-42 aa)、FKBP25(1-110 aa)、FKBP25(43-224 aa)、FKBP25(43-110 aa)、FKBP25(111-224 aa),经过12%DNA凝胶电泳、酶切、胶回收目的片段后,将目的片段构建至 pcDNA3.1(+)载体 FLAG标签、pcDNA3.1(+)载体 HA标签、pCDGFP载体、pGEX-5X-3载体、pGADT7载体、pGBKT7载体上。分别用相对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挑选一管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送至安徽通用生物系统有限公司测序。分别将 FKBP25野生型及突变体 FKBP25(1-42 aa)、FKBP25(1-110 aa)、FKBP25(43-224 aa)、FKBP25(43-110 aa)、FKBP25(111-224 aa)和 CLIC1的酵母表达载体质粒,共同转化至酵母菌 AH109中,在 SD/-Leu/-Trp/-His/3-AT/X-α-gal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检测 FKBP25与CLIC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用以确定二者相互作用的最小结构区域;分别将 pcDNA3.1载体 FLAG标签、pcDNA3.1载体 HA标签、pCDGFP载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 HEK293T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表达情况;将上述质粒分别与 CLIC1质粒共转染至 COS7细胞,在激光共聚扫描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荧光共定位情况。将带有 pCDGFP标签的 CLIC1质粒瞬时转染至 HEK293T细胞中,同时制备 FKBP25野生型及突变体的 GST融合蛋白,使用 GST pulldown技术检测 FKBP25及其缺失突变体蛋白与 CLIC1蛋白在体外相互作用的情况。将上述真核表达质粒共同瞬时转染至 HEK293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 FKBP25野生型及其缺失突变体蛋白与CLIC1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结果: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鉴定,pcDNA3.1载体 FLAG标签、pcDNA3.1载体 HA标签、pCDGFP载体、pGEX-5X-3载体、pGADT7载体、pGBKT7载体等一系列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DGFP-FKBP25及其突变体 pCDGFP-FKBP25(1-42 aa)、pCDGFP-FKBP25(43-224 aa)、pCDGFP-FKBP25(111-224 aa)、pCDGFP-FKBP25(1-110 aa)、pCDGFP-FKBP25(43-110 aa)均能在HEK293T细胞中有效表达;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 COS7细胞中GFP-FKBP25野生型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表达较少,而突变体在细胞质、细胞核均有表达,而且细胞核中的表达多于野生型;共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 FKBP25蛋白与 CLIC1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明显的共定位;其三个缺失突变体与 CLIC1蛋白的共定位明显减少,而且共定位也存在区别:FKBP25(1-42 aa)与 CLIC1共定位主要于细胞核,部分于细胞质中;FKBP25(43-224 aa)和FKBP25(111-224 aa)与 CLIC1共定位于细胞质中。GST pulldown实验表明,在体外条件下, FKBP25蛋白及缺失突变体 FKBP25(43-224 aa)和 FKBP25(111-224 aa)与 CLIC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到内源性FKBP25与 CLIC1蛋白在 HEK293T细胞中也存在相互作用。 结论: FKBP25野生型及其3种突变体 FKBP25(1-42 aa)、FKBP25(43-224 aa)、FKBP25(111-224 aa)与 CLIC1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共定位现象,GST pulldown实验进一步显示,FKBP25及缺失突变体 FKBP25(43-224 aa)和 FKBP25(111-224 aa)蛋白与 CLIC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内源性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证实了FKBP25与 CLIC1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 FKBP25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