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串联体体外表达与大鼠小肠原代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众多,常表现为慢性高血糖。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公布,全球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达到了惊人的3.83亿。尽快糖尿病本身没有很大的危害,但是长期的血糖增高会损伤大血管、微血管,进而威胁到脑、心、周围神经、肾、眼睛等的正常功能,而且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会极大影响人类的健康。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当前现有的治疗手段尚达不到治愈的效果,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多,对于它们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热点。由哺乳动物肠道L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该多肽由31个氨基酸组成。由于它可以促进胰岛素在高血糖状态下的分泌,所以GLP-1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但是机体内存在的二肽基肽酶(DPPⅣ)能够使GLP-1迅速降解,这极大地限制了GLP-1的生理功能。为了提升GLP-1在体内的生理功能,需要对GLP-1的结构进行优化或者提高GLP-1在体内的表达产量,从而抵抗DPP-IV的降解。本研究通过构建GLP-1串联重复多聚体来提高GLP-1在体外的表达产量,从而使其能够更长时间地抵抗DPPⅣ的降解作用,最终提升GLP-1在体内的生理功能。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构建了p ET-22b-GLP4,GLP8,GLP12和GLP16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3)中转化后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结果显示,GLP4的表达量最高,GLP8次之,而GLP12和GLP16几乎不表达。除了基因本身的结构和表达系统的效率外,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诱导剂浓度对GLP-1多聚体的表达量都有影响,通过实验我们发现,GLP-1串联体的表达量在26℃,诱导剂IPTG浓度为0.6m M时最高,并且GLP-1多聚体体外表达的最佳诱导时间为8小时。在上述获得的优化条件之下,我们最终确定了该串连体在体外原核表达系统中的最适合拷贝数为4。近期研究表明,小肠也同样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小肠上皮细胞和胰岛内分泌细胞具有共同的起源,这就暗示我们,处在发育阶段的小肠上皮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能。为了深入研究小肠上皮细胞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第二部分分离了原代培养的大鼠胚胎期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对细胞的形态学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符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而且,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后发现,培养的细胞表达角蛋白8(小肠上皮细胞表达标志物),进一步确定了细胞的来源。基于这些研究,为了方便未来对小肠上皮细胞的改造,我们进一步构建了hr GFP慢病毒载体,并成功感染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对GLP-1多聚体进行了体外的诱导表达,确定了GLP-1串联体的最佳表达条件以及最适合的拷贝数,为GLP-1多聚体的体内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鼠胚胎期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为下一阶段的功能学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随着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的集成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设被集成到同一片SoC上,这些外设往往通过DDR多端口存储控制器(DDRMulti-PortMemoryController,MPMC)共享外部存储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其中高频射频识别技术(High Frequency RFID)已经十分成熟。与之对照的超高频识别技术(UltraHigh Frequ
本实验以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为实验菌株,在含有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核盘菌后,确定产EPSP合成酶的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硝酸
相变存储器是一种新型固态非易失性存储器,它的存储单元面积较小,并且有进一步小型化的潜力,适合制造大容量固态存储器。另外它的擦写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开始量产的相变存储器芯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脂肪组织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仅仅是储存能量的仓库。在其中聚集着从食物中转化来的甘油三酯并在机体需要时被动员入血。但近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也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其分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微小陶瓷管缺陷容易检测破损、气孔、裂纹等缺陷,难以实现对微小尺寸检测,以及基于PC平台的机器视觉系统体积大、多通道缺陷检测实现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自从1954年Smith发现硅材料的压阻效应后,硅材料的压阻效应就被研究和应用于传感器的制作。基于硅材料压阻效应的传感器有制作成本低,体积小,集成电路简单等优点。近期,硅纳米材
  爬山虎属(Parthenocissus.spp.)植物具有良好的攀爬能力和优美的景观表现能力,已经成为垂直绿化中较常用的植物种类;同时,该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抵抗和适应恶劣生境的能力,也可
乙烷基亚硝基脲(Ethylnitrosourea,ENU)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能导致多种生物体发生随机、单碱基突变的化合物。ENU能不依赖于任何代谢过程,而通过烷化反应将其乙烷基加入DNA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