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合并EBV感染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IBD患者是机会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首先,疾病本身可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下降;其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应用会严重抑制患者的免疫力,因此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近年来,许多病原体已被证实与IBD的进展有关,在病毒方面,随着医学及检验技术的发展,病毒发病机制理论的改善,人们对IBD和病毒相关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研究。有研究表明EBV与IBD相关,其中最常与UC相关,其次与CD相关。IBD与EBV的关系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针对IBD合并EBV感染的相关研究甚少,要全面阐述IBD与EBV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的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我院IBD患者特点,旨在:(1)试图通过EBV-DNA描述EBV在IBD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暴露情况,为机会性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提供参考;(2)试图寻找IBD患者合并EBV感染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3)应用ROC曲线对IBD合并EBV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早期诊断IBD合并EBV感染的指标,力求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 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治疗的207例IBD患者(169例UC和38例CD),将IBD患者分为UC组和CD组,回顾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患者行EBV-DNA、EBV-IgG抗体检测的患者病史,分析其一般特征,疾病特征,病变部位,用药史,实验室检查和生活习惯。同时招募了 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完善EBV-DNA检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数据整理软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整理,采用绘图软件 GraphPad Prism Version 7.0.4 绘图,采用 R Version3.5.1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置信区间为9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用于评估IBD合并EB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现临床诊断临界值。[结 果]1.IBD 组、UC 组、CD 组 EBV-DNA 阳性率分别为 52.7%,53.4%,31.6%,健康对照组EBV-DNA阳性率为16.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D患者EBV-DNA阳性率(52.7%)高于健康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0,CI=1.08-8.73,p=0.05);UC 患者 EBV-DNA 阳性率(53.4%)高于健康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2,CI=1.13-16.28,p=0.039);而 CD 患者EBV-DNA阳性率(31.6%)高于健康对照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2,CI=0.49-6.56,p=0.404)。2.在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对于UC患者:EBV-DNA阳性主要与年龄、Mayo评分、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病变部位累及E2呈正相关,同时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未发现任何危险因素与EBV-IgG抗体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于CD患者:EBV-DNA阳性主要与CDAI评分、血沉水平呈正相关,同时与BMI、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EBV-IgG抗体阳性与CDAI评分和病变部位累及L3呈正相关,同时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3.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对于UC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Mayo评分(p=0.025)、年龄(p=0.012)、C反应蛋白水平(p=0.038)、血红蛋白水平(p=0.004)与EBV-DNA阳性相关。未发现任何危险因素与EBV-IgG抗体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必要进行多变量分析。对于CD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未发现危险因素与EBV-DNA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病变部位累及L3(p=0.043)与EBV-IgG抗体相关。4.对于ROC曲线评价IBD合并EBV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UC患者中,ROC曲线评价诊断UC患者EBV-DNA阳性的有意义指标为:年龄、Mayo评分、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5、0.635、0.616、0.689、0.602,ROC 曲线对 UC 患者 EBV-DNA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0.629、0.794、0.660、0.762、0.392,ROC曲线对UC患者EBV-DNA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0.542、0.486、0.592、0.576、0.831,它们对UC患者EBV-DNA阳性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49.5、9.5、7.35、12.15、141.5。未发现任何危险因素与EBV-IgG抗体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必要分析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CD患者中,ROC曲线评价诊断CD患者EBV-DNA阳性的有意义指标为:CDAI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沉水平、BMI水平,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36、0.845、0.816、0.755,ROC 曲线对 CD 患者EBV-DNA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0.885、0.880、0.720、0.850、0.538,ROC曲线对CD患者EBV-DNA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0.750、0.636、0.833、0.750、0.917,它们对UC患者EBV-DNA阳性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259.0、100.5、36.850、50.5、19.796。ROC 曲线评价诊断 CD 患者 EBV-IgG抗体阳性的有意义指标为:CDAI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36,ROC曲线对CD患者EBV-IgG抗体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0.885、0.880,ROC曲线对CD患者EBV-IgG抗体阳性危险因素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0.750、0.636,它们对CD患者EB V-IgG抗体阳性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259.0、100.5。[结 论]1.与健康个体相比,IBD患者具有EBV感染的倾向。2.年龄较大、Mayo评分较高、白细胞水平增高、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病变部位累及E2的UC患者可能更易合并EBV感染。3.CDAI评分较高、血沉水平增高、BMI较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降低,疾病部位累及L3的CD患者可能更易合并EBV感染。4.年龄大于49.5岁,Mayo评分大于9.5分,白细胞水平高于7.35X 109/L,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12.15 mg/L,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41.5 g/L等指标可预测UC患者合并EBV感染。5.CDAI评分大于259.0分,血沉水平大于50.5 mm/H,BMI水平低于19.796,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5 g/L,白蛋白水平低于36.850 g/L等指标可预测CD患者合并EBV感染。6.运用ROC曲线对IBD合并EB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筛查IBD合并EBV感染,具有价廉、快捷、方便及易为患者接受的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十年前的十一届王中全会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经过痛苦思考的中国人民勇敢地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
1选择品种油桃品种很多.不同地区发展油桃生产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如在华北、西北地区.雨水较少,裂果很轻,什么时间成熟的品种都可以种植。而在南方雨水较多
目的:针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实施以达标理论为框架的健康教育。以互动沟通的形式,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深入评估其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了解肝硬化合并EVB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和熟悉程度,从而对患者开展更加适合个人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定性以及定量指标的检测分析,对所实施达标理论干预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探讨达标理论模式对肝硬化合并EVB患者自我管
淤地坝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这些工程对控制黄土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意义重大。本文
目的:探讨大脑皮层缺血及再灌流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神经元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以前脑缺血及再灌流不同时段的大鼠为模型,用放免法检测皮层ET和CGRP
栗花翅蚜别名栗角斑蚜,寄主为板栗,以成虫、若虫、幼虫群聚叶背吸取叶片汁液,影响树体发育,其分泌物落在叶面易招生黑霉,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提早脱落。受害严重的栗园树下
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中,对周期性农业危机的研究始终是个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农业有许多与工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农业危机以一种似乎没有规律性的、受外
石油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在近些年来迅猛发展,而随之也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微溶于水的石油类污染物,在研究中我们将其称之为非水相液体(英文名为Non-Aqueous
5月25日.由静宁县人大组织的静宁苹果产业调研组一行考察了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苹果示范基地.“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苹果示范基地.是由龙飞生物工程有限
第二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参与价值量决定的观点在50年代中期提出来后,经过50-60年代、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先后两个时期比较集中的讨论,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对讨论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