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与适宜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约增长了180%,800张床以上大型医院数量增长了近400%。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呈现倒三角状态,各地医疗服务市场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大小医院均无法发挥比较优势,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就医趋高价格选择,涌向大医院,小病大治,进一步导致医疗总费用持续攀升。国内外发布的卫生统计数据均显示:医院数量虽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2-3%,但诊疗费用占了医疗总费用的50%以上,我国达77%。因此,上述问题若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将受到巨大影响,无效医疗费用的增长也将难以遏制。政府和各级卫生管理者对此高度关注,近年来设立了系列研究课题,并组织专家集智攻关,拟从根本上实施纠治,本课题是该系列研究项目之一。本课题研究旨在基于我国大型医院床位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和问题,深入系统地探索其增长成因与适宜的发展模式,为政府卫生政策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可借鉴的循证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现况研究,第二部分是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需求分析与规模经济研究,第四部分是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国际经验借鉴,第五部分是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归纳与适宜模式研究,第六部分是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回归与预测统计分析,生产函数与数据包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理论的应用等。主要结果:一、大型医院床位增长现状。(1)总体:近十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以约14%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60万张增至167万张,在三个等级医院总床位中的结构比从35%升至42%。三级医院数量从987家增至1787家,增长了89%;平均规模从631张增至935张。其中,800张床以上更大型的医院则从243家增长到1212家,增长了400%。三级医院年床均担负诊疗人次从665人增至741人;床均担负住院人数从24人增至33人。而平均每床医疗技术人员从1.33人降至1.17人,床均执业医师从0.42人降至0.33人。(2)样本:44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在2001年一2010年平均床位规模从728张增至1268张。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198%和227%。手术例次和抢救次数分别增长100%和79%。直线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门诊人次、住院人数、手术例次、抢救例次以及床位使用率与床位规模存在正相关(P<0.0001),平均住院日和感染率与床位规模之间的关联经统计学检验不显著。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式bed=0.0174 inpatient+27.3597 alos+0.0023 income+0.0079 surg+0.0636 rescue。住院人数对床位规模贡献最大,偏决定系数为88.16%(P<0.0001)。二、大型医院床位增长成因。增长成因总体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内部驱动因素与外部的需求、制度、市场因素共同促成了大型医院的扩床行为。通过105家平均规模为1313张的三级医院管理者问卷调查结果,将内部因素概括为:医疗服务职责、医学专业追求、医院经济运行三大方面。需求因素包含老龄化、城市化、疾病谱改变等自然需求变化以及政策释放需求;医疗保障制度、现行补偿机制、价格与支付体系等制度因素形成激励机制;市场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价格需求弹性低、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特性带来的供给者、消费者行为影响。制度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医改前后,样本医院的住院人数增加37.6%,CPI调整后医疗总费用上升77.2%。不同医疗保险类别的患者就医数量、医疗费用均有显著差异(P<0.05)。7057例阑尾炎开腹术病例样本手术费构成10年中从19.5%降至14.5%;5年中733例经腹腔镜病例样本切除术手术费构成比从28.8%降至11.7%。缺乏配套机制的医疗保制度障对就医行为影响显著,现行价格体系正向激励缺失。三、床位发展需求与规模报酬状态。(1)利用比较法、卫生服务需求法和平滑指数法预测我国未来5年内医院床位需求增长至600~650万张。(2)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10年样本医院投入、产出变量进行逐年回归,各年参数估计值α+β均大于1,但仅有2009、2010年结果显著(P<0.0001),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逐年以各家医院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测算:当产出以工作量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13%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33%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5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的医院平均规模459张,与规模报酬不变、递减医院的平均规模1123张和1008张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当产出加入收入衡量时,结果显示每年平均约4%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增,26%的医院规模报酬不变,70%的医院规模报酬递减。三者医院平均规模分别为790张,1072张,1361张,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规模经济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四、国际经验借鉴。与WHO成员国国家比较显示,我国医院床位总量排名第一,每万人口床位数略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国际上多层级医疗体系、床位区域规划是我国最为缺乏之处。各类卫生服务体系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床位发展共性经验还包括:(1)法案控制床位效率;(2)改善内部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3)社区、诊所分担医院收容压力;(4)划分医疗区域或建立区域性医院服务体系;(5)分级诊疗的强制性或鼓励手段;(6)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整合、联合、集团化;(7)以DRGs为主的按病种付费的支付制度改革。(8)精细化内部管理。时间纵轴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目前与80年代的台湾地区发展阶段类似,可提供良好参照。五、大型医院床位发展的适宜模式。据文献和调研资料,我国医院床位增长的主要模式有:单体扩张、建立分院、联盟协作、兼并重组、纵向结合。利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交易成本、一体化层次理论对5种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纵向结合的形式是综合体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多层次一体化资源整合,从体系均衡角度具备较大优势。建立纵向综合模式与单体扩张模式成本效益分析的决策树模拟模型框架用以决策,粗略估算纵向结合模式在效率、成本、效果等方面具有良好预期结果。六、政策建议。我国医院床位规模发展建议包括:(1)管理需求总量、整体规划;(2)地区平衡结构、因地制宜;(3)支付制度改革转变内生激励;(4)立法行政手段监管与规制。我国医院床位发展适宜模式建议包括:(1)政府规划下的纵向结合;(2)大型优质医院纲举目张;(3)模式关键思路单体应用。最后,大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的建议包括:(1)“规模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率型”;(2)与外部协调配套的内部运行机制。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一、首次对我国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和模式比较评价;二、将大型医院床位发展成因概括为“一角两圆三方四面”理论解释模型;三、改进了传统单一测算床位“适宜规模”的常规方法,建立了多维度综合性研究体系。
其他文献
煤化工项目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并且往往是拉动当地经济的战略项目,需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管理。一个良好的供应商结构和关系布局对于降低成本,保证质
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拟、含混与杂糅”的概念 ,对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 ,
<正>近日,从天津市质监局获悉,为保证肉制品的食用安全,质监部门将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因"嫩肉粉"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给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据了解,
<正>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十八大明确发展新型城镇化路径,并在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城镇化发
<正>五、如虎添翼登书山旁观20位名师的读书、从教经历,我发现出身农家的约占三分之二,第一学历为高中、师范、专科的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约为2:1,从乡村中学开始任教的与
期刊
分析了淡盐水管道结垢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采用高压水清洗的物理清洗方法,其除垢率为100 %.
目的:与内皮干细胞相比,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blood outgrowth endothelial cells,BOECs)富含血管新生和细胞黏附所需的蛋白,生物学特性更像内皮细胞。同时它克服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LR4/MyD88信号通路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模型组(
信息技术正日益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社会形态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下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