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加热氧化生成甘油酯核心醛的研究——煎炸温度下铁、水、氧气的影响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油酯核心醛(GCAs)是一类至少含有一个醛酸酰基(至多三个)的甘油三酯,广泛存在于煎炸体系,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国内外虽有报道涉及不同油脂煎炸或加热氧化生成GCAs,但就铁、水分和氧气这三种影响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对GCAs生成的影响尚处于空白。本文以高油酸葵花籽油(HOSO)这一代表性高油酸食用油为对象,探究煎炸及烹调温度下,空气、水分、三价铁离子(Fe3+)对HOSO加热氧化生成GCAs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定性确定180℃加热油样中的GCAs并探究氧气接触方式(敞口容器静态、泵入空气、搅拌)对加热过程中GCAs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共检出四种主要的GCAs,包括8-氧代醛酸酰基甘油三酯[GCAs(8-oxo)]、9-氧代醛酸酰基甘油三酯[GCAs(9-oxo)]两种饱和型GCAs和8-癸烯醛酸酰基甘油三酯[GCAs(10-oxo-8)]、9-十一碳烯醛酸酰基甘油三酯[GCAs(11-oxo-9)]两种不饱和型GCAs;就GCAs的总量而言,搅拌加热时最多,泵入空气次之,静态加热时最少,180℃搅拌加热10 h后油中总量可达4.86±0.04 mg/g,120 m L/min泵入空气时总量为3.30±0.03 mg/g,静态加热时则不足1 mg/g;四种不同构型GCAs的占比存在差异,GCAs(9-oxo)占比最大,且随着油脂与氧气接触量的增加缓慢下降,最终稳定在45%左右;其他三种GCAs的占比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两种不饱和GCAs占比相近,最终稳定在25%左右,另一种饱和GCAs最终稳定在6%左右。其次,按油重的2%~8%向油样中添加水分,研究180℃搅拌加热过程中水分对油脂加热氧化生成GCAs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水分会加剧GCAs的生成,油样添加2%、4%的水加热10 h后,油样中GCAs总量较未添加水时分别增长了23%、11%,水分过高对GCAs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两种饱和GCAs均在较低(2%)水分含量时呈现加剧累积,高于2%的水抑制二者的累积;两种不饱和GCAs都表现为随水分增加而加剧累积效应;水分对四种GCAs的占比影响较小,仅对饱和GCAs(8-oxo)的占比影响显著,且水分含量越高GCAs(8-oxo)的占比下降越显著,当添加8%的水分加热10 h时,其占比较未添加水分的对照组下降了30%。再次,按0~0.001 mol/L向油样中添加Fe3+,研究Fe3+对油样120~180℃通氧加热生成GCAs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Fe3+加剧饱和GCAs的累积效应越严重,当油样按0.0005 mol/L加入Fe3+,并于180oC加热时,油样中饱和GCAs的含量为2.25mg/g,较对照组增长了97%;当温度从120℃升至140℃,Fe3+抑制了不饱和GCAs的累积,进一步升高温度时才会呈加剧效应;Fe3+浓度升高同时改变了GCAs的组成,升高Fe3+浓度提高了饱和GCAs的占比、降低了不饱和GCAs的占比;温度同样会影响GCAs的组成,120℃加热时油样中饱和GCAs的平均占比显著(p<0.05)低于140℃、160℃、180℃的,不含Fe3+的油样中前者的占比为52.78%,后面三者的占比在61.41%至68.01%之间不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零级、一级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不同温度及Fe3+含量油样中GCAs的生成进行了拟合,并比较了四种GCAs的生成速率。结果表明:油样加热过程中GCAs的生成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拟合方程的R~2均大于0.98;GCAs(8-oxo)生成速率常数最小,在8.96E-06至6.54E-05之间;GCAs(9-oxo)最大,在7.61E-05至5.42E-04之间;两种不饱和GCAs居中,且数值接近,在1.96E-05至1.19E-04之间。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量化评估空气、水分、Fe3+对GCAs的作用,获得了GCAs含量的预测方程——GCAs总量=0.754(加热时间)+0.093(Fe3+浓度)+0.059(温度)+0.138(油样表面积/体积比)+0.283(空气流速)+0.198(水分含量)。最后,分析了油样中GCAs之间以及GCAs与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的皮尔森相关性系数(PCC),探讨四种GCAs之间的关系,以及GCAs与油脂水解、氧化初级产物和二级产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种饱和醛之间、两种不饱和醛之间呈极强相关,PCC分别为0.972和0.996,饱和GCAs与不饱和GCAs之间的关系呈强相关,PCC为0.719~0.756;GCAs与过氧化值呈弱相关,与酸价、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呈强相关,说明油脂的深度氧化、水解与GCAs生成之间关系较大,油脂的初级氧化与GCAs之间关系不大。
其他文献
离子作为生命代谢的重要底物,在许多生理代谢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对机体的生理调控和毒性程度高度依赖于其浓度。体内离子浓度的失衡将影响生理代谢,并诱导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严格控制环境及食品中的离子剂量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方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灵敏检测技术,随着表面改性技术的完
学位
油茶蒲是油料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茶皂素等化学成分,但每年数百万吨的油茶蒲或堆积或焚烧,造成资源的浪费。纳晶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纤维片段,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在食品乳化、功能材料制备、药物负载等领域。将油茶蒲转化为CNC可显著提高其附加价值,实现资源再利用。传统硫酸水解法对纤维素的利
学位
植物甾醇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降胆固醇、免疫调节、抗癌和抗炎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其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都很低,而且在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易氧化,影响其生物可及性,这些缺陷限制了植物甾醇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此,本文以酪蛋白和果胶为原料,采用纳米包埋技术构建植物甾醇输送载体,对植物甾醇进行胶囊化保护,进一步基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酪蛋白相互作用构建纳米胶囊以提高植物甾醇
学位
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是肌肉中的主要组分,具有优质氨基酸组成、高消化率和低致敏性等营养优势。在结构方面,MP呈现天然柔性链状结构,富含侧链活性基团,是构建功能性胶体的良好原料,在开发新型肌肉蛋白增稠流体食品方面拥有较大的潜力,可满足特殊人群对产品营养和质构的个性化需求。然而,MP在水或低离子强度溶液中的溶解性较低,限制了MP在低盐流体食品中的开发与利用,是关
学位
油条作为一种早餐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传统油条制备工艺复杂、工业化程度低、卫生安全问题难以保障。冷冻生胚油条是一种新型的冷冻面团产品,无需解冻,直接油炸即可食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市场上对冷冻生胚油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但其品质受冻藏和冻融的影响。因此,本课题研究了冷冻生胚油条在冻藏和冻融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首先,研究了冷冻生胚油
学位
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是乳杆菌属的成员之一。该菌广泛存在于发酵肉制品、发酵蔬菜、发酵酒制品、酸面团等食品中,在人体胃肠道中也有分布。清酒乳杆菌代谢产生多种细菌素和风味化合物,故常被用作生物保护剂和发酵剂。近年来,研究表明清酒乳杆菌具有多种益生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免疫性疾病及肥胖等代谢类疾病。本研究从不同样品中筛选得到清酒乳杆菌,并以炎
学位
传统塑性脂肪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赋予加工食品特殊的功能特性与感官享受。然而,无论是来源于动物或热带植物的天然塑性脂肪还是通过氢化、酯交换或分提制取的人造塑性脂肪,均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部分反式脂肪酸,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开发低饱和、零反式脂肪酸的新型塑性脂肪是当前食品工业的研究热点。将液态油结构化,在不改变其营养组成的基础上使液态油转变为一种固态或半固态的凝胶形式,赋予其可模拟传统塑型脂
学位
蛋黄磷脂中主要含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两种活性组分。蛋黄磷脂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节免疫、保护肝脏和改善记忆等功效,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饲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磷脂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蛋黄磷脂的组成要求不同。研究高纯度蛋黄磷脂在提取纯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组分PC和PE含量的变化,得到一定P
学位
薄荷酮是香精香料和日化用品等产品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和添加剂,具有一定抗菌抑菌效果。但薄荷酮的高挥发性、强疏水性以及热敏感性等缺陷限制其在多领域中的应用。针对薄荷酮自身的缺陷,包封是目前常用的扩大其应用范围和提高应用效果的手段。影响包封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包封用载体的结构及性能,因此寻求一种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条件温和且载量高的载体至关重要。淀粉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高且结构易改造等优势,作为包封功能因子
学位
饱腹感强的食物有助于减少食欲和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或将成为干预肥胖的有效饮食策略。抗性淀粉(RS)作为一种增强饱腹感类食品配料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将RS与葡萄糖或者快消化淀粉进行饱腹感比较,对于不同类型RS之间的饱腹感差异研究甚少。基于此,本课题以抗性淀粉颗粒(RS2)、回生淀粉(RS3)、化学改性淀粉(RS4)等3种类型RS为研究对象,解析不同类型RS饱腹感(短期和长期)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