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23例RB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全外显子测序以及BSP甲基化测序技术对23例患儿外周血样本进行分子遗传学筛查,并采用Sanger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患儿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来源分析。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分析,探寻与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
结果:23例RB患儿,均为散发病例,其中双眼发病4例,单眼发病19例。5例RB患儿检测到RB1基因变异,其中3例患儿携带RB1基因点突变,包括c.1333C>T无义突变1例、c.380G>A错义突变1例以及c.1940delT移码突变1例,2例患儿携带拷贝数变异,包括1例RB1基因内5-17号外显子杂合缺失以及1例RB1基因及邻近序列约14Mb片段杂合缺失。经Sanger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家系验证均为新发变异。对5个RB相关基因RB1、SYK、MSH6、CD44、p16INK4A进行BSP甲基化测序分析,均未见甲基化异常。生物信息分析未发现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
结论:联合应用全外显子测序以及甲基化检测技术能够更为全面的检测RB各种变异类型,有利于对遗传型RB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对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基于测序深度的CNV分析发现2例患儿携带新的RB1基因胚系拷贝数变异,进一步补充了RB1基因变异谱。结合患儿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发现RB1基因变异与RB的临床型具有相关性,RB1基因变异导致RB患儿双眼患病占比更高,且具有更早发病的趋势。
方法:收集2018年-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23例RB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全外显子测序以及BSP甲基化测序技术对23例患儿外周血样本进行分子遗传学筛查,并采用Sanger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患儿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来源分析。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分析,探寻与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
结果:23例RB患儿,均为散发病例,其中双眼发病4例,单眼发病19例。5例RB患儿检测到RB1基因变异,其中3例患儿携带RB1基因点突变,包括c.1333C>T无义突变1例、c.380G>A错义突变1例以及c.1940delT移码突变1例,2例患儿携带拷贝数变异,包括1例RB1基因内5-17号外显子杂合缺失以及1例RB1基因及邻近序列约14Mb片段杂合缺失。经Sanger测序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家系验证均为新发变异。对5个RB相关基因RB1、SYK、MSH6、CD44、p16INK4A进行BSP甲基化测序分析,均未见甲基化异常。生物信息分析未发现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
结论:联合应用全外显子测序以及甲基化检测技术能够更为全面的检测RB各种变异类型,有利于对遗传型RB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对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基于测序深度的CNV分析发现2例患儿携带新的RB1基因胚系拷贝数变异,进一步补充了RB1基因变异谱。结合患儿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发现RB1基因变异与RB的临床型具有相关性,RB1基因变异导致RB患儿双眼患病占比更高,且具有更早发病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