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超声分级的再探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将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分级与临床Wells评分和D-二聚体相结合的LDVT临床预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分级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2.了解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3.浅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组资料来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接受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18例,其中男124例,女94例,年龄20-92岁,平均66.9?12.6岁。所有患者均无其它部位血栓临床症状,首次超声检查前一周未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采用Hitachi Hi Vision Preirus、Toshiba SSA660A、Philips IE33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10MHz。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静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我们前期研究的超声分级诊断标准,将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分为超声四级,分级标准如下:①Ⅰ级(Normal):静脉管腔内呈无回声或见快速流动光点,深吸气、自主活动脚趾或者挤压小腿远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充盈好;②Ⅱ级:静脉管腔内见低至等回声较密集光点,缓慢、持续向心流动,探头加压管腔可变瘪,深吸气、自主活动脚趾及挤压小腿远段前CDFI充盈欠佳,之后充盈良好;③Ⅲ级:静脉管腔增宽,腔内见密集等回声至稍高回声光点,不流动、随呼吸往返流动或挤压小腿远端方可流动,探头加压管腔可变瘪,自主活动脚趾或挤压小腿远端之前CDFI不充盈,之后CDFI充盈稀疏或不充盈;④Ⅳ级(LDVT),可有静脉扩张,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或部分被压瘪,CDFI不充盈、变细或呈“轨道征”。  此处图表省略  D-二聚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  LDVT形成的临床预测指标:临床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相结合,即二者均阴性时为LDVT形成的可能性不大(阴性),二者均为阳性时为有可能形成LDVT(阳性)。两者任一单项阳性病例不纳入与CDFI分级的比较分析中。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alf Deep Vein Thrombosis,ICDVT)的临床特点;总结本研究中ICDVT病例的发病诱因、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将超声CDFIⅣ级(LDVT)组作为观察组,CDFIⅠ级(Normal)组作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近期手术或外伤史、卧床史(3天以上)、既往LDVT史等情况。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诊断一致性用Kappa检验,可信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18例中Ⅰ级(Normal)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龄69.0?13.2岁;Ⅱ级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6.7?10.2岁;Ⅲ级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67.3?13.4岁;Ⅳ级(LDVT)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3.5?12.9岁。  2.两位超声医师(医师A与医师B)的诊断结果进行Kappa检验显示,K=0.86, P<0.01,两位医师的诊断一致性好。  3. CDFI各级间的LDVT临床预测结果比较: I级(Normal)组与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LDV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级组与Ⅲ级组、Ⅳ级(LDVT)组,Ⅱ级组与Ⅲ级组、Ⅳ级(LDVT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由上可知,I级(Normal)组与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LDV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将下肢静脉CDFIⅠ级组与CDFIⅡ级组作为超声诊断阴性,CDFIⅢ级组与CDFIⅣ级组作为超声诊断阳性,与LDVT临床预测结果做Kappa检验,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82,P<0.01)。  5.将超声CDFI分级与LDVT临床预测结果的关系,以敏感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绘制 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5,标准误0.03。说明下肢静脉CDFI声像分级的诊断率较高。  6.本研究中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ICDVT)的临床特点:  ①发病诱因:本组218例中,有16例ICDVT,其中8例有近期手术史,1例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1例有外伤史,4例有久卧床史,1例有恶性肿瘤,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  ②发病部位、症状和体征:16例ICDVT患者中,1例为双肢病变,15例均为单肢病变,且左侧多于右侧,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小腿肿胀(小腿、踝关节)和局限性疼痛,仅1例伴有局部皮肤营养改变。11例Homans征阳性。  7. 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①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年龄、恶性肿瘤、近期手术或外伤、卧床史(3天以上)、既往LDVT史与下肢LDVT形成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糖尿病对LDVT形成无统计学意义。  ②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恶性肿瘤、近期手术或外伤、卧床史(3天以上)有统计学意义,且OR值均>1,与LDVT形成呈正相关,为危险因素。  结论:  1.根据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的差异,将其由正常至LDVT形成分为四级,符合临床实际,有较高的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下肢静脉CDFIⅢ级的LDVT临床预测结果与CDFIⅣ级(LDVT)相近,表示CDFIⅢ级很有可能向LDVT进展或者表示已经有微血栓形成;CDFIⅡ级的LDVT临床预测结果与CDFIⅠ级(Normal)相似,说明其无血栓形成倾向。  3.下肢静脉超声分级与LDVT临床预测结果(临床Wells评分和D-二聚体相结合)的一致性较好。  4.基于目前的小样本研究,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主要为小腿肿胀及疼痛,好发于左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病率最高。  5.年龄、恶性肿瘤、近期手术或外伤、卧床史(3天以上)是L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LDVT,超声拟诊LDVT时结合病史可协助诊断。
其他文献
6月2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临汾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临汾民建书画院承办的“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在山西省临汾市开幕。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戴志祺、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能源成本的持续上涨,业内开始采用微处理器调速驱动器替代效率低下的固定速率电机和驱动器,这种新型电机控制技术与传统驱动器相比,能够使能耗平均降低30%以上.本文通过
目的:探讨术中调控不同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5岁,AS
目的: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若发生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Neonatal Hypoglycemic Brain Injury,NHBI)往往出现远期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头颅MRI检查对早期发现低血糖脑
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建筑安装工程市场中,如何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场管理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对现场管理的探讨来研究减少工程造
本文从竞争战略理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北京的资源优势出发,总结中国地区高技术发展的经验,提出北京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而不是资本密集的高技术产
随着红外、毫米波、声学和X射线等传感器性能的提高,这些传感器已可用来探测隐藏在衣服下面的武器,并能在黑暗中和低照度下为特殊军事行动和执法过程提供大范围监视的能力。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观察不同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含量,研究TLR2在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分枝杆菌在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凋亡及TLR2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探讨分枝杆菌致病机制上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U937细胞,并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U93
恐龙档案  姓名:刺盾角龙  体长:约5.5米  防御武器:  长尖刺的颈盾  攻击武器:  一尺长的鼻角  心愿:  改造肉食恐龍的胃口,让它们喜欢上嫩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