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童纪录片叙事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童是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片中记录了大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群众,和知识分子以往高姿态的人文关怀不同,徐童对游民持以最大的尊重。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徐童对游民阶层有很强的身份认同感,在和游民同吃同住的生活经历中,徐童又从游民身上找到了生命之坚强的力量。徐童曾说他的这些故事不是在展示弱势群体的弱,而是在展示弱势群体的强,游民在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主持人窦文涛评价到:“这可能就是草根的力量。”徐童的纪录片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草根阶层的逆境生存史。徐童并非受过系统的纪录片实践或理念训练,所以他也不拘泥于中西方传统的纪录片理念,在他的片子中我们看到大量不符合纪录片传统习惯的个人情绪化处理,如对背景音乐的煽情使用、面对情绪激动把镜头推上去的不克制行为,这在纪实纪录片中是不常见的,而且在他片子整体的纪实风格中是有些跳戏的。但徐童认为不应该为了艺术而艺术,有时的创作凭的就是当下的感觉,需要一些暴力,不能太温柔。在徐童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结合,看到了纪实风格和戏剧风格的结合,徐童的创作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性实践。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徐童的纪录片,正是由于其拍摄对象的社会意义和纪录风格的个人化处理。绪论部分主要针对徐童纪录片的创作历程及其研究现状两个方面的阐述,依托新叙事学理论,从纪录片本身转向纪录片之外,关注个人成长历程和创作环境对创作者的影响。第一章主要讲述徐童纪录片的叙事意脉,游民阶层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同时对生活依然抱有美好的向往。第二章主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角度阐释徐童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风格。第三章分析了徐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视听语言的角度从声音、字幕和镜头三个方向阐述徐童纪录片中的真实性、故事性和个人感性的丰富结合。结论部分对徐童纪录片研究做了前景性展望。
其他文献
从西藏青稞发病田采集黄矮病株10份,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V4种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即EILSA法)测定和RT-PCR法验证,拉萨曲水6份标样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
针对电涡流传感器对受温度影响较大、导致严重的温度漂移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温度补偿模型。首先通过对电涡流传感器采用二维定标实验,通过温度箱改变温度,再利用温度传感器测试其温度,通过学习,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通过对SVM中的核函数和参数的选取及优化,最终得到SVM的电涡流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经过补偿之后,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温
【正】 莫斯科体育学院于1970年搬到了离索科尔尼基公园不远的新校舍。新址占地面积五十公顷,教学主楼高六层,一层有长七百米的通道,直通一幢十六层、千余床位的宿舍楼。室内
2018年6月6日,中国电子旗下中电财务和中电进出口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大讲堂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工义桅教授为两家单位的全体员工作题
分析面粉厂气力输送的综合作用和风机的不同特性,对设计选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并提出了合理做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国今天各个方面的发展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种类繁多,享有生物模式标本采集胜地之盛誉。然而,对于武夷山的微观世界之一——藻类植物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了解,国内外科学工作
绿黄枯叶蛾隶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黄枯叶蛾属,是藏东南林芝地区重要的林业害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围绕其鉴别特征,在西藏的分布、危害、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
随着制粉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心磨系统采用光辊的厂家越来越多.光辊表面的粗糙化处理也显得极为重要,它既影响面粉的质量和出率,又影响产量.现在,国内外粉厂一般采用喷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