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区高密度住宅街坊总体布局与室外舒适度、能耗的关系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7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高速发展缺乏对环境的考虑,带来环境气候恶化、能源消耗严重、土地利用过度的问题,对环境与能耗的研究刻不容缓。而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有限:研究尺度上,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城市、区域层面及微观的单体建筑层面,中观尺度(街坊层面)的研究极为缺乏;研究对象上,针对夏热冬冷地区街坊层面的绿色性能,以研究商业、办公建筑为主,而对居住功能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内容上,围绕绿色性能的政策机制、系统工程技术和能耗分析研究较多,而针对街坊布局形态的研究较少;性能评判标准上,以室外舒适度或能耗中的单一指标作为评判依据的较多,而通过对室外舒适度和建筑群能耗多因子综合性能评判的分析研究较少。
  基于上述社会与研究现状,中观层面居住街坊布局形态与室外舒适度、建筑群能耗的多因子综合性能互动研究将有很大的理论与设计指导意义。
  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上海的气候条件为背景,先通过对高密度城市居住街坊的形态布局类型基于单纯性与普适性的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Rhino与Grasshopper建模平台及Ladybug、Honeybee、Butterfly、EnergyPlus绿色性能模拟插件对不同形态布局的居住街坊室外舒适度与建筑群能耗进行计算机实验模拟研究。
  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其一,通过在不同的街坊大小、街坊朝向、容积率、建筑主要朝向下,对行列式、点式、围合式三种居住街坊基本型布局类型的内部公共空间舒适度(包括夏季与冬季室外舒适度)和建筑群能耗(包括采暖与制冷能耗)的模拟计算,得出基于基本型布局类型、容积率、建筑主要朝向、街坊大小这有关于街坊形态和街坊指标因子的四者对性能影响的结论。
  其二,以基本型布局模拟结果为基础,基于寻求室外舒适度与建筑群能耗综合评价最优的原则,将不同的居住街坊基本型布局进行组合并实验模拟,得出在不同住宅街坊用地条件下综合性能最优的布局类型建议与图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地集约化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与建筑设计的大势所趋。同时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对小学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集约化利用校园用地并更集约高效的营造小学校同与建筑空间成为了城市小学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问题。而目前在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对于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策略提高小学校园用地利用率尚无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在实际建设中大部分城市小学对校园用地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以西安中堡子
西北大学老校区如今正在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型,为建立一个高校与城市共享交流的平台,校区中的老图书馆需要改造为展示本地艺术家、文学家的文学艺术中心。艺术家石鲁是“长安画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艺术生涯与经历与陕西西安密不可分。于是西北大学决策将老图书馆改造为石鲁美术馆。本文基于项目委托计划“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改造设计为石鲁美术馆”,对这个特定环境下特定建筑的特定功能改造进行设计研究。  石鲁美术馆的设
学位
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岭南庭园,这种独特的宅园合一式的私家园林形式是对岭南地域性的很好回应,传统岭南庭园在空间布局、形式构成要素、材料特点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现代建筑设计要反映时代性和地域性,传统空间形式与现代建筑实践的结合是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当代建筑设计要向传统建筑空间汲取养分。笔者论文的起点源于六乡荷院山居的设计,当地独特地域条件,以及小型精品酒店的建筑类型,使我们有必
学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重心由増量向存量转移,面对存量规划时代的到来,建筑学教育如何适应城市转型期的发展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话题。建筑学课程只有和建筑职业化紧密相连,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学人才。因而,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课程的开设,使得建筑学教育不单单是纸上谈兵而逐渐落为现实。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均开设建筑学实践导向型设计课程,虽然开设的实践项目、种类、地点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把建筑学
学位
2015年,尼泊尔发生7.8级强烈地震,许多历史城镇遭受严重破坏,三年过去了,灾后重建仍然是尼泊尔面临的重要任务。论文选取的研究—Bungamati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Newari古聚落的一部分,它也是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这个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拥有非常丰富的建筑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缺乏保护方法和手段,许多传统建筑出现破败现象,导致地震后受损严重
学位
近年来,社区逐渐成为了开展各项适老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大城市老旧社区由于其建造时间久,老年人集聚,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面临更急、更重的建设需求。目前对于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研究仍然较多的停留在老年人口需求及社区尺度的物质空间改造层面[1],本文试图以建筑学的视角,从城市、街道以及社区三个尺度,更加系统化的探索大城市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本文依托《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专题》及《南京城墙及护城河环境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传媒和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网络化的趋势,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不同的媒体之间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也在不断变革,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终端发布的立体式传播;此外,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内容、传播形式和接收工具的需求成为了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动力,传播
学位
西方建筑史是一部石构建筑发展的历史。然而自现代主义时期之后,以石拱结构作为主要承重体系的建筑就十分少见。近年来一些石拱结构的设计实践出现在建筑学前沿展览和教学探索中,呈现出非常优秀的建筑表现力。以瑞士的菲利普·布洛克(Philippe Block)、意大利的古斯佩佩·法拉科拉(Giuseppe Fallacara)、英国的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为代表的建筑师采用数字化的思维与数
城中村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城市空间的侵蚀与畸变,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城市发展的急功近利都加剧了城中村环境的恶化,其背后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权力博弈,城中村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经济、政治、人文的方方面面。城市更新理念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逐渐转向了存量修复的可持续发展,意在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物质、社会、经济、生态等全面修复以谋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存量修复理念所倡导的综合性与全面性与城中村改造的需求不谋而合,因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现有的住宅存量很大,随之带来的既有住宅的改造和维护问题在近几年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一些工人新村住宅,由于建造年代较久,空间布局与装修设施等难以满足居民当前的生活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城市既有住宅的改造成为必然选择,对住宅中居住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现如今,虽然目前已经有城市开展了旧住宅改造的尝试,但改造中对既有住宅的情况认识有限,使得改造工程难以满足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