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中SFTSV感染靶细胞鉴定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2010年在我国首先发现、分离并命名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蜱媒出血热疾病。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两周内有蜱虫叮咬史,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SFTSV可感染近乎全年龄段人群,尤其对老年人群威胁更大、病死率较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SFT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SFTSV感染和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特征是病毒持续复制、血小板严重减少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已有研究对SFTSV潜在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SFTSV的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床上主要对该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感染支持性治疗,并无确证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结合是其感染细胞的首要环节,而病毒对感染靶细胞具有选择性,就使得病毒只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感染,找到病毒的靶细胞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在蜱媒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经蜱虫叮咬皮肤入血,经过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斗争,决定机体发病情况。目前,通过体外细胞系、少数SFTS死亡患者尸检样本及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对SFTSV靶细胞及致病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然而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是否能感染SFTSV的研究甚少。研究表明SFTS重症患者表现持续的血清高病毒载量,且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亚群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感染SFTSV。最近有研究表明SFTSV可能通过性传播,白细胞是否可以携带SFTSV成为病毒通过睾丸屏障传播的媒介尚未明确。因此确定外周血白细胞能否被SFTSV感染对SFT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二、实验方法在河南省信阳市SFTS患者治疗定点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采集SFTS患者新鲜外周血样本,以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五种主要免疫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鉴定SFTS患者外周血中SFTSV主要感染的靶细胞,比较五种免疫细胞在白细胞中构成比例的变化,分析SFTSV主要靶细胞的亚群构成变化。同时收集SFTS患者的基础信息、化验指标及随访结局资料,进而分析SFTS患者外周血靶细胞与病程进展及预后的关系。在发现SFTS患者外周血SFTSV感染靶细胞的基础上,招募健康志愿者,体外SFTSV感染新鲜外周血,采用FCM方法检测外周血中SFTSV主要感染的靶细胞。根据SFTS患者外周血SFTSV感染靶细胞鉴定结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原代单核细胞,体外SFTSV感染,FCM分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感染率以及单核细胞亚群构成比例变化情况。三、研究结果通过对15名SFTS患者及15名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SFTSV感染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单核细胞SFTSV感染率(14.86%±7.64%)相比T细胞(0.77%±0.74%)、B细胞(2.50%±1.60%)、NK细胞(0.68%±0.91%)、粒细胞(0.00%±.0.00%)最高(P<0.05);此外,SFTS患者相比健康对照,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百分比例升高(P<0.001),而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占WBC百分比例降低(P<0.001,P<0.05,P<0.001);SFTS患者病毒载量与单核细胞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R2=0.570,P<0.001);SFTS患者年龄与单核细胞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R2=0.97,P<0.001)。收集了98名SFTS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的PBMC检测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研究发现,相比健康对照,SFTS患者单核细胞中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比例降低(50.05%±20.79%vs.91.74%±3.71%,P<0.001),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比例增加(46.10%±21.06%vs.3.95%±2.08%,P<0.001);相比SFTS存活患者,SFTS死亡患者的单核细胞中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更高(61.01%±20.30%vs 42.17%±19.34%,P<0.001)。此外,SFTS患者的病毒载量越高或年龄越大,单核细胞中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也越高(P<0.05)。将13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体外SFTSV感染,采用FCM方法分析外周血中5个主要免疫亚群(T细胞、B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感染率。相比于T细胞感染率(0.09%±0.30%)、B细胞感染率(1.45%±1.18%)、NK细胞感染率(0.08%±0.27%)、中性粒细胞感染率(0.00%±0.00%),SFTSV对单核细胞的感染率(8.58%±2.93%)最高(P<0.001),与SFTS患者外周血中SFTSV主要感染靶细胞结果一致。用SFTSV感染从13名健康志愿者中分离的PBMC和从8名健康志愿者中分离出的纯单核细胞,分析SFTSV感染后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研究发现SFTSV感染载量越高,单核细胞中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越高(P<0.05);健康志愿者年龄越大,单核细胞中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越高(P<0.05)。同时通过SFTSV感染8名健康志愿者中分离的PBMC,FCM分选出单核细胞中的经典型单核细胞、中间型细胞,检测胞内病毒含量,研究发现,中间型单核细胞中病毒含量高于经典型单核细胞(P<0.05)。四、研究结论人外周血中SFTSV主要感染的靶细胞为单核细胞,其次为B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后,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中间型单核细胞中病毒含量也高。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感染率与SFTS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及年龄均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SFTS患者的连续监测与随访追踪,我们证明了经典型单核细胞向中间型单核细胞的表型转变与疾病进展有关,表明了单核细胞在SFTS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由于早期社区建设缺乏景观空间规划,许多公共活动空间环境结构混乱,适老化程度较低。如何规划以养老为主题的公共空间是设计师努力探寻的方向。以青岛丹麦领事官邸旧址为例探索老旧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目的: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s,FNFs)是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60万例FNFs,在社会不断老龄化的影响下,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在FNFs内固定术后的众多并发症中,股骨头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并发症的20-37.9%。术后ONFH可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疼痛,引起患
陈穆(1910~1996年),曾用名陈明俊,江苏南京人。1938年春在安徽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在南京参加互济会(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任营救部部长,同年7月在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召开的江苏反帝代表大会。1937年冬季,在重庆读书期间参加救国会。1938年2月,陈穆由重庆经武汉到安徽省六安县,参加安徽省总动员委员
期刊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指导患者行肠道准备并进行自我测评对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指导患者行肠道准备并进行自我测评对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由一名高年资的内镜医师在双盲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插管成功率、息肉检出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4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相关性,评价non-HDL-C、LP(a)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20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实验组分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97例,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80例,重度冠状
目的:评估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疗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期间在安徽某大型医院入院并出院的AECOP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的患者共34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全身使
呋喃树脂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蝕涂料。它是一种热固性的树脂,与酚醛树脂相似。这种树脂是黑褐色的胶状液体,略有微臭,不溶于水而溶于丙酮,具有耐强酸强碱与各种盐类,以及耐高溫和电絕緣等优良性能。与鋼鉄、木材、混凝土等能粘接得很牢,所以任何設备內表面和外表面都可使用庵质髦闹饕鲜强啡?糠醛的来源,今后会愈来愈多,所以这种涂料是有发展前途的。
期刊
目的:对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为临床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PBC组),另31例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颅内肿瘤且临床预后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癌症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一个新的lncRNA LPP反义RNA-2(LPP-AS2)并研究其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行高通量RNA测序来鉴定3对神经胶质瘤组织及3对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