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贫困的治理,成效斐然。然而,尽管精准扶贫模式响应了当前主流的贫困与反贫困观点,扶贫资金投入也逐年递增,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扶贫项目瞄准偏离等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集中贫困地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度量,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其使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基于此目的,本文从扶贫资金使用的角度,构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一是度量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二是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取贫困特性典型的云南省石漠化片区的1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样本期为2010-2017年。借助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框架,从“大扶贫”的角度构建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以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及信贷扶贫资金之和作为投入,年脱贫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作为产出,从时间维度分阶段探究区域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变化,并用Bootstrap方法对DEA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值进行纠偏处理。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综合效率值划分为相对低等效率、相对中等效率、相对高等效率三个等级,采用ArcGis10.2软件绘制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图,探究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空间特征。再次,在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制约区域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从扶贫资金投向的具体项目探究其对于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区域扶贫开发广度与强度的量化,度量扶贫资金的使用对区域扶贫开发的影响,从而完成扶贫资金使用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Bootstrap方法对经DEA测算出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值纠偏效果较好,纠偏后的效率值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样本期内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效率值均未到达有效前沿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规模效率较高,说明规模效应良好但存在制度及管理原因,导致纯技术效率偏低,进而影响到综合效率的提升。根据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分析,样本期内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整体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2)分阶段分析,精准扶贫阶段的相对效率值低于综合扶贫阶段扶贫,原因在于扶贫开发前期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针对性不足;(3)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对效率高的地方大多靠近文山市,整体上呈现出由文山市向四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4)影响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因素中,在扶贫资金配置及使用方面,产业扶贫项目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显著,但系数为负,原因在于产业扶贫项目具有“时滞效应”,在样本期内没有发挥出产业扶贫的项目效益;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整村推进项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于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影响显著,且呈正向作用,其余项目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片区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测算的结果及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提升片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包括:构建多元互助的扶贫开发组织体系;积极实施生态产业扶贫模式;扶贫模式应实现从开发式扶贫到包容性治理的转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