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美学在德国古典美学和整个现代美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审美无利害”的美学思想,是康德建立美学体系的基石,是康德美学一系列重要概念的理论前提,也是康德及其以后诸多现代美学家把审美及艺术同现实分开的审美自律论的理论基础,因此它也是康德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一些当代美学家认为,“审美无利害”这一美学命题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现代美学的许多思想都是以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而展开论述的。
但是,“审美无利害”这一概念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迂回曲折的。在古希腊,各种哲学思想杂揉在一起,是一个互相包含的整体。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注意到了美的特殊性,但却没有为美划出独立的领域,美还与知识、善等混为一谈。而在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并渗透到思想的各个角落,因此其美学思想也被神性之光笼罩着。但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依然注意到美与当时作为最高理念的善的区别。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最早提出了审美不涉及利害的美学思想。他在上帝退场和理性自律兴起后将情感作为道德的依据,为美独立地走到思想的前台开辟了道路。在夏夫兹博里的影响下,审美无利害的思想几乎成为整个经验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虽然他们并没有创造出,也没有使用过“审美”或“美学”等词语,但“无利害性”作为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已经开始确定下来。鲍姆嘉登最终确立了美学学科,将美学从知识学和伦理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使美独立成学。但鲍姆嘉登的工作显然是不彻底的,而且并没有达到美学自律的理论高度。真正达到这一美学高度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康德明确提出“审美无利害”的美学命题。这不仅使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知识和伦理领域真正地独立出来,而且更进一步将其作为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最终确定下来。自此,“审美无利害”便作为自明的真理内在地对现代美学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审美无利害”这一美学命题对理解现代美学、当代美学,甚至是整个西方美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系统地梳理美善的关系、追溯“审美无利害”思想的理论根源、追问其内在的本质以及考察它对现代美学的深刻影响都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