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魂 徽韵”——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探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tomb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黄山荣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和宏村两个古村落加盟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文化越来越引起海内外人们的高度关注。明清时期的徽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高度的整体性协调发展,是明清时期区域总体全面发展的典型代表。徽州明清时期建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其中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凝聚了徽州文化的精华,象征了徽州人们的独特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徽州古建筑装饰上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等为标志,以木雕、砖雕、石雕,即“三雕”为主要装饰特色,融儒家思想、“新安理学”、“天人合一”、风水等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地域风俗文化为一体,风格独特。有“梦中的世外桃源”、“中国画里的乡村”、“民间故宫”等美誉,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为众多旅游者趋之若骛。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探究传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保护与创新。徽学是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学问,改革开发以来,徽学研究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学术刊物和园地纷纷出现,但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来探究徽州文化还是不多。为避免在目前对于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过于集中在民居装饰种类及装饰的题材与内容方面,本人结合自己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以致用,在广泛地借助文献材料,古建筑实例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和宏村古建筑为典型实例,从“寻根”的意义上,主要对民居、祠堂和牌坊古建筑装饰进行深入的探究。阐述明清时期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徽魂、徽韵”的审美意蕴。为研究、欣赏和保护徽州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作贡献!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研究的思路,指出研究的意义,然后对徽州古建筑进行概述。后两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从徽州古建筑装饰的人文精神、艺术特色两章,进行详细论述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徽魂、徽韵”的审美意蕴。其中从中华传统儒学和理学精神为主的徽州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两方面来探究徽州古建筑装饰的人文精神;从徽州古建筑装饰的象征性和色彩、雕刻以及室内陈设几方面来探究徽州古建筑装饰的形式特色。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是全文的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徽州文化的源流和精神实质,可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总体认识,引发对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性的思考。尤其对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与雕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明清时期的徽州,呈现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面貌,对现在倡导人性化、和谐化和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极具有借鉴性和启迪性。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开拓创造、诚信经商、重文重教等道德观和价值观,都是值得继承与发扬光大。古建筑装饰艺术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领域,这为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弘扬,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都有一定的价值。总之,对徽州文化的认真研究和总结,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溶剂浸出工艺是一种卓越的制油方法.然而,自浸出技术伊始,现行的以正己烷(n-hexane)为主要成分的溶剂,从人类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 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特别是自1990
期刊
提及18世纪前半叶的钢琴音乐,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意大利的斯卡拉蒂,而对法国的弗朗索瓦·库普兰的重视及研究程度远远不及前几位作曲家。与巴赫对巴洛
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为“基于资源的积累过程”到“基于能力的资源配置过程”再到“基于知识的能力创新过程”3个阶段.企业从一系列资源所组成的集合,到以资源转化
三年前,我借调到麦盖提县县委组织部工作。刚到组织部的第一天,同事告诉我:那个花白头发、一身粗衣布鞋的老人,就是咱们的罗副部长。一时间,我有点懵了:就在进组织部之前,有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画中的扛鼎之作。然而,作者王希孟与此幅长卷作品的个案研究,至今尚未完善。古今论著中针对其人其作基本信息的描述和分析,或偏于一隅,或失之粗
体验经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与人们需求不断升级从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需要层次升华的必然趋势。体验经济所追求的精神满足与动漫产业所提供的精神体验形成了天衣无缝的交
目前国内面粉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全国设计总产能远大于面粉市场总需求量,根据相关资料推算,2003年及2004年制粉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仅为38%、39%,因此众多的面粉加工企业的利润
中共中央党校讲师王金柱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2期上撰文说,《党章》中的党员标准应当是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核心内容,而现在有人对党员先进性标准存在若干误区。一是“初级
包装艺术,反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质生活的侧影。纵观世界包装的历史演变,渗透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百姓的生活情感。发展包装,以人为本,促进包装业的可持续发展,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