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及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 LSSVRM)算法及其在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了LSSVRM的参数选择和训练算法,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影响LSSVRM模型的复杂度和泛化性能,参数选择是建模的前提。结合差分进化具有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拟牛顿法具有局部开发能力并且收敛速度快等优点,提出差分进化和拟牛顿法相结合的参数选择算法。将对参数可微的快速l折交叉验证均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在每一代种群进化中先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全局搜索,从中选出性能较好的精英个体,再使用拟牛顿法进行局部开发,提高精英个体的性能。在四个标准数据集、二元函数逼近问题和太阳黑子数预测问题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其次,针对自适应剪枝LSSVRM算法存在泛化性能不理想和训练速度慢的不足,提出改进的自适应剪枝LSSVRM算法。为增强泛化性能,采用最小绝对留一误差的剪枝策略,并提出停止条件中包含所有训练样本约束的新目标函数。为加快训练速度,使用被剪枝样本和快速留一误差加快验证减量学习后得到的临时模型。在六个标准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然后,针对LSSVRM的解缺乏稀疏性,采用向量相关分析在高维特征空间约简支持向量。为使约简模型最佳逼近原模型,提出原模型与约简模型预测训练样本的误差平方和作为新性能评价准则。定义了离散加法、减法和乘法算子,并将新性能评价准则作为适应度函数,采用整数编码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全局优化得到最优约简模型。在四个标准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再次,针对LSSVRM算法鲁棒性差,采用基于留一误差的鲁棒“3σ”准则检测并删除异常样本以增强鲁棒性。在保证鲁棒性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最小绝对留一误差的剪枝策略删除不重要样本以提高稀疏性。为降低计算量,采用减量学习更新模型和快速留一误差。在一元函数数据集和五个标准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最后,建立了哈尔滨市冬季大气二氧化氮浓度LSSVRM模型。针对实测气象数据和二氧化氮浓度数据存在缺失现象,采用LSSVRM建模预测补偿缺失数据。采用基于差分进化和拟牛顿法的参数选择算法确定 LSSVRM模型最优参数,建立了大气二氧化氮浓度改进的自适应剪枝LSSVRM模型和约简LSSVR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约简LSSVRM模型在建模精度和泛化性能方面优于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和改进的自适应剪枝LSSVRM模型。
其他文献
姿态快速机动能力是当今卫星的一项关键技术,要求卫星在轨工作期间,在尽可能短的调整时间内完成从一种姿态到另一种姿态的转换过程。与初期的太空探测相比,当代卫星结构变得越来
q-高斯分布的特性是非广延熵指数q控制了q-高斯分布的形状,当选择不同的非广延熵指数q时,q-高斯分布还原为不同分布的函数。采用q-高斯分布作为优化算法的自适应变异算子,能
本文研究一类由伊藤随机微分方程表示的随机时滞系统的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根据有限时间稳定性(Finite-time stability)的概念,建立了使所研究的随机时滞系统有限时间稳定
分布式航天器协调编队控制问题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背景而备受关注。从本质上讲,航天器编队飞行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空间系统,分
我国陆地多数油田已进入中晚期石油开采阶段。由于长期注水开采和油层低渗低产的特点,油井内油水两相流呈现低流速高含水的流动特点。研究低流速高含水油水两相流流动参数测量
矿用电气保护装置对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保护装置的测试也有着强烈的社会需要和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对继电保护测试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煤矿生产
随着我国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卫星等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检测与维修任务变得十分重要和困难,卫星绕飞在此方面的优势明显。卫星绕飞是指卫星等航天器和另一个空间
开关变换器向小型化发展就要求我们提高开关频率,从而在保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器件的体积。但与此同时,提高开关频率会使磁性元件的损耗迅速增加,散热问题不容忽视。准确估算磁芯损耗,建立准确的磁芯损耗模型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而建立一个精确实用、物理意义清晰的磁芯损耗模型,对于不同电路拓扑和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磁芯损耗的预测,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散热设计,提高开关变换器的性能与可靠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
倒立摆系统做为一个经典运动控制系统有着极强的不稳定性、非线性、多变量和强耦合性,这与实际工程系统控制中有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同时也对控制算法的研究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因
微机电技术在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构建成本越发低廉、性能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由于具备更多功能和移动能力,移动传感器网络可广泛应用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