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直接体内基因转移在大鼠辅助肝移植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助肝移植在理论上有许多优点,比如手术创伤较原位肝移植小,受者并不完全依赖于供肝,在认为情况合适时可以摘除供肝而避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排斥反应、肝静脉回流障碍及门静脉血供不足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分子遗传学、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的发展将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中基因转移的程序分为间接体内基因治疗和直接体内基因治疗,目前应用于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的基因转移主要是间接体内途径,但有其局限性。需要发展直接体内基因转移。 将外源基因转移至移植肝脏肝细胞具有改变肝细胞免疫原性的可能,从而使受体对供肝产生耐受,减轻甚至消除免疫排斥反应。目前最为有效的基因转移系统是经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而复制缺陷型反转录病毒能稳定地整合在许多类型细胞的基因组中,并适当表达而不影响宿主细胞的功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大鼠辅助部分移植肝的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直接体内基因转移方法,并评估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首先建立和改良了大鼠辅助部分肝移植的模型,移植肝占供肝的30%,植于受体的右肝下间隙。将移植肝下腔静脉出口端修剪成斜形,使两下腔静脉吻合后的回流方向呈锐角。研究证明,使用此方法可以明显减小静脉回流压力而避免供肝瘀血。门静脉吻合采用袖套法吻合,缩短了门静脉阻断时间。移植肝胆管支架管插入十二指肠并用荷包缝合固定。结果表明1周生存率为88%,2周生存率达80%。认为此改良的动物模型可用于肝再生、排斥反应以及基因转移的研究。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为反转录病毒介导的直接体内基因转移在此肝移植模型的应用研究。在辅助部分肝移植术后24小时,阻断供肝门静脉并灌注含反转录病毒(BAG)的上清液,灌注的速度为1.0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Klatskin于1965年首次描述了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征。长期以来,肝门胆管部癌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唯一有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而且多主张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西药外,另加补阳
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消化道损伤及出血是致命性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67%~72%。CPB引起胃肠道损伤乃至大出血的致病因素以及CPB状态下消化道的血流、氧耗、各种细胞因子及胃肠激
目的通过大鼠在体与离体实验,研究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心脏停搏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s,NHBD)供心能量代谢、组织结构、心功能及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围死期输注生理盐
一、治疗三尖瓣闭锁的不同Fontan术式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右房-右室连接(AVC)、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CPC)及右房-肺动脉连接(APC)三种术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目的:研究圆盘状受体(DDR)在瘢痕疙瘩形成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瘢痕疙瘩组织和KFb为对象,应用IHC、FQ-PCR,WB、RT-PCR研究DDR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应用MTS、FCM、[~3H]PI研
期刊
电力设施安全保卫工作是充分保障电力安全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仔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主要电力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电力设施安全保
背景: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活血中药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
用胃和结肠重建咽食管是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成功率较低,结肠代食管手术近年来已较少采用,而胃代食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全面比较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