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格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和气基直接还原基础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红格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35.45亿t,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除含有铁、钒、钛之外,还伴生有较高含量的铬资源,Cr2O3储量达900万t,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现有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艺中,高炉-转炉流程存在有价组元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等问题,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具有能耗高、效率低、钛渣活性差等一系列缺点,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在共伴生金属资源实现规模化回收之前,红格矿南矿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保护。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采用气基竖炉冶炼红格钒钛磁铁矿,对涉及该工艺的关键环节,利用XRD、SEM、EDS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围绕红格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和气基直接还原过程,开展了深入且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所获得结果如下:(1)在红格钒钛磁铁矿基础特性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红格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制备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预热和焙烧温度,延长预热和焙烧时间可提高预热球团和焙烧球团的抗压强度,获得较佳的氧化球团制备工艺参数为:预热温度900℃、预热时间10 min、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15~20 min,在此条件下预热球团和焙烧球团抗压强度分别可达448 N和2893 N(焙烧时间15 min)。(2)研究了红格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固结过程和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固结过程含铁、钛、钒和铬物相的转变历程分别为:Fe3O4→Fe2O3,Fe2.75Ti0.25O4→FeTiO3→Fe9TiO15,Fe2VO4→(Cr0.15V0.85)2O3,FeCr2O4→(Fe0.6Cr0.4)2O3/Fe0.7Cr1.3O3/(Cr0.15V0.85)2O3。氧化固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300~500℃,主要是磁铁矿和钛磁铁矿的氧化;第二阶段在500~900℃,主要是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的延续,同时生成铁铬固溶体和铬钒固溶体;第三阶段在900~1200℃,是焙烧球团抗压强度急剧增加的阶段。基于Flynn-Wall-Ozawa法求得非等温氧化过程的活化能先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当转化率超过0.4时,活化能减小,平均活化能为69.33 kJ/mol。(3)红格钒钛磁铁矿氧化球团气基直接还原行为研究。等温还原结果表明:①升高还原温度、增大还原气氛中φ(H2)/φ(CO)比值和减小球团直径均可促进还原过程的进行。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还原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1050℃、还原气氛中φ(H2)/φ(CO)比值2.5、球团直径8~11 mm。②还原过程含铁、钛、钒和铬物相的转变历程分别为:Fe2O3→Fe3O4→FeO→Fe,Fe9TiO15→Fe2.75Ti0.25O4→Fe2TiO4→FeTiO3→TiO2,(Cr0.15V0.85)2O3→Fe2VO4,(Fe0.6Cr0.4)2O3/Fe0.7Cr1.3O3/(Cr0.15V0.85)2O3→FeCr2O4。③相同还原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提高球团氧化焙烧过程中的预热和焙烧温度,延长预热和焙烧时间均可促进还原过程的进行,还原度增大,且有利于抑制球团的还原膨胀。虽然预热和焙烧条件不同,但获得的还原后球团的物相组成却是相同的。焙烧球团的孔隙度和还原球团的膨胀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焙烧球团孔隙度越高,还原球团膨胀指数越大。④还原初期,还原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随着还原的进行,还原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和气体通过产物层的内扩散混合控制。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和φ(H2)/φ(CO)比值的减小,球团的还原膨胀增大。非等温还原结果表明,还原过程含铁、钒、铬物相的转变历程与等温还原条件下相同,但含钛物相没有还原为TiO2,只还原到Fe2TiO4。(4)研究了有价组元对红格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和气基直接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2O5(0%~6%)、TiO2(0%~9%)、Cr2O3(0%~12%)添加量的增加,焙烧球团抗压强度降低,孔隙度增大,不利于球团的氧化固结,且影响机理各有差异,主要与球团的孔隙度、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密切相关。在相同还原条件下,还原初始阶段随V2O5添加量的增加,还原度逐渐增大,此后V2O5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了还原过程的进行,还原度减小。TiO2添加量的增加不利于还原过程的进行,还原度减小,尤其在还原中后期影响显著。Cr2O3对还原过程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还原阶段影响程度各不相同。V2O5和Cr2O3不利于含钛物相的还原和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加剧了还原后球团的膨胀并降低抗压强度,但TiO2有利于改善球团的还原膨胀和提高抗压强度。
其他文献
随着电解铝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Li、K氧化物的A1203被作为铝电解原料在企业中使用,致使Li和K在铝电解槽中富集,造成铝电解质由传统铝电解质体系向复杂铝电解质体系转变。目前从实际生产情况可知,在铝电解质中高质量分数的Li和K会对电解铝生产产生很大影响,造成电流效率下降,能耗升高,生产过程难于控制等危害,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所以解决复杂铝电解质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电解铝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加压技术在有色冶金反应和凝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加压技术的工业化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然而,由于钢铁材料冶炼温度较高,加压难度大,加压技术在钢铁冶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较少。在钢铁冶金领域,加压最典型的应用是提高钢液中气体元素氮的溶解度,强化其合金化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钢铁材料的性能。近年来,加压技术在钢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氮钢,尤其是高氮钢的制备技术,但加压技术在含氮钢凝固组织演变和
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是影响高强微合金钢连铸坯质量及其连铸生产顺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梅钢生产的高强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连铸坯角部横裂纹成因及其控制技术方向,研究了不同冷却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种的高温热塑性能,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揭示了不同连铸工艺条件下结晶器和二冷区内的坯壳凝固热/力学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曲面结晶器锥度优化、铸坯二冷高温区晶粒细化控冷技术等研究,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
近年来,稀土在耐热钢中良好的应用效果已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稀土耐热钢的连铸生产仍面临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工艺顺行和铸坯质量。由于添加稀土后钢液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在使用传统硅酸盐系保护渣进行连铸生产的过程中,结晶器内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渣金界面反应,导致保护渣的成分明显变化,性能不断恶化,无法满足多炉连浇的工艺与质量要求。研究开发适用于稀土耐热钢连铸的新型保护渣势在必行。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
连铸过程中,源起于结晶器内的铸坯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连铸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结晶器内是一个包含流动、传热、化学反应以及相变等行为的复杂耦合体系,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本文通过结晶器内多相流动、传热与凝固全流程模型的开发为研究结晶器内的动态耦合行为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模型基于实际连铸工艺条件,描述了自开浇至稳定浇铸阶段结晶器内弯月面与渣膜的形成以及传热与凝固的连续演变特征,并进一
近年来,随着先进轧机和高效轧制技术的问世,轧制生产线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作为轧钢核心装备的轧辊的使用工况变得更为苛刻。轧辊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轧机的生产效率、轧材的表面质量和轧制的成本,因此,对轧辊材质和生产制备工艺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轧辊及冶金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传统单一材质合金轧辊难以同时满足轧制过程对其耐磨性和强韧性的双重要求,而双金属复合轧辊,由于其辊芯和工作层(复合层)
电工钢主要用作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转化设备的导磁铁芯,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功能材料,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备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国制造2025”、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计划对电工钢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薄带连铸工艺亚快速凝固和近终成形特点在电工钢组织、织构和抑制剂控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围绕薄带连铸制备高品质电工钢的关键工艺和机理,系统研究了薄带连铸电工钢化
自21世纪初以来,国内钢厂陆续新建包括在建多座大方坯连铸机,相对于传统的中小方坯,大方坯的质量问题更集中体现在铸坯内部质量上。连铸坯的轻压下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心疏松及中心偏析等铸坯内在质量缺陷。所以,为了提高铸坯内在质量而采用的轻压下技术的使用就变得尤为重要。与轻压下相关的技术有铸坯凝固模型研究、高温铸坯应变模型研究、铸坯偏析模型研究、轻压下制度研究等。针对本钢炼钢厂的轻压下大方坯连铸,建立了凝固
连铸凝固过程中,因热溶质浮力、晶粒沉淀、坯壳变形等多因素的作用下,枝晶前沿析出的溶质元素随液相流动最终造成铸坯宏观偏析。由于高温连铸过程的复杂性及当前检测条件的限制,传统铸锭凝固实验和连铸试验未能深入了解连铸凝固两相区液相流动与溶质传输行为,而普遍采用的连续介质数学模型无法充分考虑多因素条件下溶质偏析分布特征。此外,对铸坯宏观偏析形成机理尚不清晰且存在不同观点,对机械压下和电磁搅拌等外场作用下中心
钒、钛和铬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在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中赋存量较大。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综合利用价值高,该矿的综合研究利用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铬型钒钛磁铁矿为基础原料,在制备出合格的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球团的基础上,研究了球团的抗压强度、还原膨胀和还原性、还原表观动力学以及软熔滴落特性和机理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 TiO2、Cr2O3、B2O3和CaO等有价组元对高炉用球团冶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