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的弹性控制方法研究——以苏州轨道2号线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高昂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成本使各城市轨道发展机构都面临着投资、融资难的问题。而轨道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相脱节的问题进一步阻碍了轨道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轨道建设具有长时效性以及明显的产出效益,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要求沿线土地能在建设的不同阶段迅速改变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以寻求效益的最大化及功能的多样化。对轨道沿线影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利用弹性控制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的部分难题。   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入手,重点分析了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土地弹性控制实践;阐述了轨道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及我国轨道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轨道沿线用地弹性控制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以弹性控制的前提、要素以及控制区的选择为基础,探讨了弹性控制的要件与方法;最后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区域为载体,列举实例对研究结论进行论证。   本文通过对轨道沿线土地利用弹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以解决困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沿线土地利用的难题,也为轨道发展可能产生的类似问题起到参考或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城市文明。然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引发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道路交通
既有住宅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面对住区极其复杂的即成环境,只有居民才真正了解其中的问题,只有居民才了解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论文以天津大学六村住宅区
传统民居是我国重大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皖南传统聚落群中开始涌现很多新建的民居,民居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无序的和自发的,其室内外热环境状况
近几年,建筑改造的风潮已吹袭全国各地,中国西南以巴蜀地区模仿民居的改造情形为典型代表,各地都希望通过地域性建筑改造来解决建筑地域性与全球建筑趋同化之间的矛盾,从而突出地
针对当代中国建筑语境下,建筑形式生成内在规律性研究的日渐式微、建筑创作受到经济与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学科边界受到蚕食等问题,以欧几里得几何为切入点,系统地探究建筑赖以存
论文从木、砖和石三种建筑材料的运用现状出发,指出建筑材料是建筑文化表现的重要手段.建筑文化的形成是建筑的文化特性与民族的审美情趣相互构成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组成
旧城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目前城际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位于旧城内的火车站地区更新已成为了旧城更新重要而紧迫的研究热点。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兴起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建设扩宽的无限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高层住宅是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的必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我国也不断加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高速公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
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重要的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