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搏指数变化率(△SVI%)对全身麻醉诱导前容量填充的指导意义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根据传统补液公式和根据每搏指数的变化率(△SVI%)指导普通外科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补液的效果,来评价△SVI%在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前个体化容量填充及在诱导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1.预实验  15例普通外科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ASAI~I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实验组根据被动抬腿试验(PLR)测得的△SVI%来指导补液,并根据以往文献报道,将△SVI%<10%作为实验组停止容量填充的结点。两组补液结束后开始麻醉诱导。监测患者入室后至气管插管后1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2.正式实验  50例普通外科择期行胃、肠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ASAI~I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实验组根据被动抬腿试验(PLR)测得的△SVI%来指导补液,并根据预实验中得出的结果,将△SVI%<8%作为实验组停止容量填充的结点。两组补液结束后开始麻醉诱导。监测患者入室后至气管插管后1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在△SVI%指导下的液体治疗能否维持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评价△SVI%作为指导个体化容量填充的客观指标之一,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结果:  1.预实验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补液前的△SVI%(19.3±3.1vs19.0±4.2)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液结束后的△SVI%(11.0±1.1vs8.3±0.5)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495±40ml)与实验组(551±98ml)的实际补液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对照组有2名患者的MAP<60mmHg,其补液后的△SVI%分别为10.7%、12.6%;实验组3名患者的MAP<60mmHg,其补液后的△SVI%分别为9.8%、9.2%、8.9%。实验组其余5名患者补液后的△SVI%均小于8%。根据此预实验结果,在正式实验中,将补液结束的结点调整为△SVI%均小于8%。  2.正式实验结果  对照组2名患者因全身麻醉诱导期MAP<60mmHg,予以麻黄素10mg静脉推注,MAP上升至70~80mmHg。而实验组无患者发生MAP<60mmHg。实验组1名患者因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未予监测CVP,而从本研究中剔除。患者的其余一般资料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补液前的△SVI%(17.1±3.9vs18.5±5.8)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按照公式补液,补液后的△SVI%为10.4±1.6,实验组按照△SVI%指导补液,当△SVI%<8%时停止补液,补液后的△SVI%为5.5±1.8(P<0.01)。实验组(666±177ml)的总补液量明显大于对照组(517±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LR期,对照组患者在体位变化前后所测得的HR、SBP、DBP、MAP、CV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I、SVI在体位变化前后(CI2.7±0.4vs3.3±0.6;SVI40±3vs44±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体位变化前后所测得的HR、SBP、DBP、MAP、CV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I、SVI在体位变化前后(CI2.9±0.6vs3.3±0.5;SVI39±3vs4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补液前的△SVI%与被动抬腿试验每搏量变化率(PLR△SV%)存在显著相关性(r2=0.903,P<0.01);实验组补液后的△SVI%与PLR△SV%存在显著相关性(r2=0.889,P<0.01);实验组补液前的中心静脉压变化率(△CVP%)与PLR△SV%不存在相关性(r2=0.061,P>0.05);实验组补液后的△CVP%与PLR△SV%不存在相关性(r2=0.014,P>0.05)。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HR、SBP、DBP、MAP、CVP、CI基础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诱导开始后,对照组:与基础值相比,HR在诱导即刻、插管后8min、插管后10min下降,在插管即刻至插管后6min升高;SBP、DBP、MAP、CI在诱导即刻升高,在插管即刻至插管后10min下降;CVP在诱导即刻至插管后10min升高。实验组:与基础值相比,HR、SBP、CVP、CI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在诱导即刻,实验组的HR、SBP、CVP、CI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MAP在诱导即刻、插管即刻升高,在插管后2min至插管后10min下降。此外,与基础值相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BP、DBP、MAP变化率均在25%以内,两组的HR、CI变化率在15%以内,且实验组变化率小于对照组。  结论:  1.根据PLR测得的△SVI%指导补液,可以使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较对照组患者维持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2.在全身麻醉诱导期可根据△SVI%来指导个体化容量填充,且△SVI%<8%可作为液体填充的有效终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联合用药治疗的牙龈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122例牙龈出血患者分为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61),对照组采取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200例资料,其中100例自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另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对晚期癌痛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0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
目的 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住院部胃癌患者98例,按手术预约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手
该研究旨在建立分期静脉动脉化的动物模型,观察术肢恢复情况及其远端的肌肉、神经组织的细胞学改变和转流前后灌注动脉血与回流静脉血的血气变化,以期获得缺血组织营养改善的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协同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宜阳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资料70例,其
目的:CT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食管癌术前分期方法之一,该研究从临床意义上重新评价了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宣肺达郁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恢复阶段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非随机临床分组方法,将52例新冠肺炎出院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宣肺达
目的 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疾病预后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肾病风湿免疫科110例痛风患者,按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