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美元为单一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严重的风险敞口,因此推动形成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成为广泛共识。随之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在上海、深圳等城市率先展开,此举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启航。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允许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将成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的第五种SDR篮子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近年发展态势较为迅猛,但并非表明人民币已具备充当国际货币的实力。1990年,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仅仅充当套利交易的“载体货币”,并没有扮演国际货币职能,导致日元国际化最终昙花一现,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敲响了警钟。自2015年后,中国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GDP增速下滑至6.9%、出口总额下降1.8%、人民币汇率全年下跌5.8%。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加美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导致大量资本从中国境内抽逃回流美国。在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双重压力下,重新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真实推动因素,审视经济“新常态,,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新风险与新挑战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归纳各学派所提出的基于小国封闭经济的货币境内需求理论,派生出货币境外需求函数,以此作为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并且本文利用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程度,以及采取扣除本地需求法计算最新的人民币境外存量规模,最后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对外贸易、金融市场与汇率波动三者与人民币国际化联动关系。本文最终结论:(1)自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后,人民币境外存量出现大规模下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遭受严峻阻碍;(2)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国贸易竞争优势的加强,对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受限于美元强大的使用惯性,二者作用短暂;(3)我国金融市场流通规模与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且资本账户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因此市场活跃度提升无法吸引大量境外投资者,相反却促使本土资金“脱实向虚”,阻碍中国实体经济换挡升级,由此抑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展;(4)汇率贬值与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具有长期抑制作用,因为汇率贬值严重削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而汇率波动加大人民币持有者的风险,同时,此表明2009~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背后核心推动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所带来的升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