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如今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将民生摆在政策的着力点。“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使民生领域成为新时期重点关注的对象,也让社会保障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经济制度,它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一直以来,‘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近几年GDP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一直在下降。在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初次分配中的劳动份额呈现U型变化的趋势,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下降趋势逐渐转变为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导致劳动需求量下降,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趋于弱化,甚至反向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则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成为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缺陷,解决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国家的干预,社会保障政策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同时,就业的增加也为社会保障提供了资金来源。可见,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保障功能差、区域差距明显、统筹层次低、保障覆盖面窄等,成为影响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积极应对伴随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力度,将社会保障事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在促进劳动就业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并使用计量模型测度社会保障支出对全国和各地区就业人数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对提高就业水平以及降低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内容上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陈述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采用的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鲜有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的研究,且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本文因而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三部分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影响效应研究分析,通过有效需求、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劳动决策和生产决策等方面,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扩大有效需求。由于社会保障能够带给人们稳定的预期,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减少人们为了防止风险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从而推动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就业;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为再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增加贫困者的收入,由于贫困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富有者,因而能够显著地促进消费,促使企业增加供给;社会保障为人们提供生活保障,促使社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投资,投资以乘数作用促进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带动投资需求,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医疗保险支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政府对失业者提供职业教育服务,使失业者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社会保障能够缓解劳动者面临的各种就业风险,使劳动者更愿意将资金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个人素质。三是社会保障可以维护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缓解劳动者的就业风险、增加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为劳动力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支出容易使受益者产生依赖心理,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影响受益者增加工作收入的积极性。二是社会保障缴费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加重,劳动力成本相对提高,厂商会调整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后影响一国的就业总人数以及就业结构。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总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之和。第四部分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现状以及就业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较低,对就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社会保障水平率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拥有的社会保障资源丰富,其社会保障支出额一直是西部地区的2倍左右,’东、中、西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险覆盖率差别较大。在就业的区域结构上,东部地区的就业总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西部地区,为我国主要的劳动力需求地。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教育事业得到重视,在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上也占绝对优势。接着分析社会保障和就业的互动关系,并初步得出两者正相关。第五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的相关变量,依据我国2006-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就业与社会保障支出、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人力资本、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模型,对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就业量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就业量总体上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对国民财富的再分配作用,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量显著正相关,且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全国水平和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促进效果显著。但当前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促进效应还很小,在西部地区并没有发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还可以看到,人力资本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非常显著,这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具有理论意义。实证的最后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进行评价: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弱化国家对就业的调控职能;地区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影响就业总量的提高。第六部分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律建设,保证其促进就业的渠道畅通。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各地区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优势,带动中、西部就业增长。加强失业保险就职培训的力度,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适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避免过高的缴费率对就业产生抑制效应。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用保障促进就业,实现有保障的就业。创新之处在于,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不仅考虑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将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同时包括在内,分析其对就业的促进效应与抑制效应,并基于2006-2011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2.0软件通过多个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不仅检验全国层面上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还同时考虑东、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差异。不足之处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是两个很大的研究领域,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程度不言而喻,本文对社会保障支出和劳动就业的研究只是其中一个角度,社会保障区域分割、缴费率、统筹层次等与就业增长、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如社会保障制度分别对城乡就业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对不同企业类型就业的影响等,笔者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研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对就业增长的正向影响会愈加明显,就业增长也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整体提高,为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撑,促使保障功能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这两个民生的基本问题实现良性互动是改革的内在要求,必然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也会继续推动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
其他文献
对口援助工作,从建国伊始到如今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的的规模、基本完整的格局和多种多样的实施方式。对口援助对灾区人民生产生活重建、对落后地区发
<正>海洋砂矿主要是在海洋水动力等因素的作用之下,具有工业价值的重矿物在有利于富集的海底地貌部位形成的一种固体矿产资源。据重矿物所处的成矿区域可分为滨海(岸)砂矿和
20世纪后期,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为世界带来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活力。世界各国认识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今后世界经济竞争中
港口物流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大型集装箱、联合航运以及码头全球化的出现,港口码头业内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残酷和激烈。在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方面领先的地区,如东
<正> 祖国医学和現代医学在对痢疾治疗的理論方面是有所差別的。祖国医学依照八綱的法則,根据痢疾发病过程中的矛盾現象及其本質的必然发展規律,而制訂出以辯証施治的措施来
介绍了二战以来美国情报机构的沿革,分析了各个时期改革的历史条件和原因,对其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情报机构的改革提供借鉴。
中国公立医院是具有公益性的卫生事业单位,承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由于中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
<正> 細菌性痢疾目前对于我国人民健康的危害性仍然是一个値得注意的問題,为了在特殊防治上采取措施,进行病原学上的研究是一項必要的工作。我們将本市鉄路中心医院1957-1958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的重要手段与保障机制。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世界金融危机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其中首次将资产负债观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这一举措证实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