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典型黄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评价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的不断增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地质灾害预防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和六盘山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以剥蚀侵蚀黄土丘陵及侵蚀构造中山为主,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该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崆峒区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定量揭示了平凉市崆峒区地质灾害的特征。崆峒区发育有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裂缝、崩塌等五类地质灾害。  2、通过研究,平凉市崆峒区地质灾害具有普遍性和不均匀性、群发性、突发性、周期性,并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3、采用袭扰系数法生成初步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MAPGIS6.7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出该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4、研究发现,该区滑坡以阶梯型和直线型坡面类型为主,崩塌以直线型坡面类型为主。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25°~40°、坡高100~150m的斜坡上;崩塌则主要发生在坡度大于70°、坡高小于60m的斜坡或陡崖上。  5、河谷发育阶段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壮年期和老年期河谷的局部地段为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以滑坡灾害为主,幼年期河谷主要以泥石流灾害为主,为中低易发区。  6、地下水活动降低了黄土强度,改变了坡体应力状态,常诱发斜坡变形失稳,冲沟内隔水层出露与否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7、通过对典型滑坡灾害点进行工程地质勘查,查明滑坡体的地层结构、滑动面位置及埋深、滑带土特征和滑床岩性等,同时进行试验和测试,获取崆峒区的主要土性参数。  8、采用了GEO-Slope稳定性分析软件,分别用M-P法、Bishop法、Janbu法和Ordinary法并结合定性分析完成了稳定性分析,分析评价结果2个滑坡均稳定。  9、对滑坡主剖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了该滑坡在天然状态和降雨饱和条件下的可能破坏形式。
其他文献
宁夏西吉县赵家佬地区从区域上处于南西华山、月亮山弧形断裂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沿此弧形断裂带分布有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钠长岩和超基性岩脉,分别侵入于中元古界海原群
学位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品质,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基。选择了组织工作,就选择了一份神圣的责任;做一名组工干部,就必须终身践行公
在铅酸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铁屑等杂质会掉进电池盒里,在注入电解液前必须清理干净,否则会影响电池的质量和寿命。本设计能够自动清洁杂质和性能可靠新型的电池自动翻转机控制
地震波速度的应用贯穿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各个阶段,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自多次覆盖叠加技术问世以来,速度分析就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
摘 要:本文阐述了近红户外分析技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对近红外分析食品氨基酸应用中涉及的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并详细阐述了近红外技术对相关食物的检测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分析;检测;近红外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302-02  食品检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氨基酸分析技术。多年来很多的科研者一直将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力与学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敢于发掘知识,仔细做好化学知识的探究,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覆盖高层楼宇和等场景,本文创新性使用了新型智能天线,并初步提出了用两副层层通天线+16T16R小区合并技术的解决方案.同时用真实案例成功验证了该方案具有非
复杂地表地区的表层结果问题是陆上地震勘探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制约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准确成像的同时,也对采集过程中的激发参数的选取影响很大。针对辽河地区复杂的近地
大型转盘轴承与普通标准轴承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工作转速较低,二是支撑刚度相对较低。转盘轴承支撑结构的变形将影响到轴承的接触载荷,进而影响其性能。为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与研究。结合“辽宁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No.201303006)”项目,本文在考虑轴承柔性支撑的条件下,开展大型转盘轴承的力学特性、静态承载能力、轴承结构参数优化、疲劳寿命以及轴承连接螺栓强度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
海坨子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前缘带,是近年来吉林油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的地区。但截至目前对扶余油层的重点解剖尚不深入,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尚不清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