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Bt Cry1A基因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 L.)落叶乔木,原产北美。中国于1877年引入栽培,主要包括刺槐R.pseudoacaciaL.和毛刺槐R.hispida L.两种,常见于中部和东部,由于其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根系发达,具根瘤,有一定的抗旱、抗烟、耐盐碱能力(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2001),现已成为华北、西北等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优质树种,深受群众欢迎(荀守华等,2009)。刺槐还具有花香浓郁、抗逆性强、病虫害少、价格低等优点,且易于栽培、成活率高、绿化效果好,适宜于景观绿化与经济用途(张亚玲等,2009)。然而,近年来,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刺槐也面临一些严重的病虫害:病害——紫纹羽病和烂皮病等;虫害——白蚁、叶蝉、蚧、小皱蝽(叶)、豆荚螟虫、麦蛾、小蜂(种子)等。而因为以下种种原因,刺槐的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较缓慢。其一,一直以来,木本植物的遗传转化成功几率都比较低,而刺槐为大型木本植物,基因组庞大,外源基因很难插入并表达,即使有少数转化成功的株系,在以后的继代培养中也容易发生基因丢失或基因沉默等现象,这是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中迄待解决的问题(荀守华等,2009);其二,刺槐的遗传转化工作缺乏再生频率高、重复性好的受体系统;其三,缺乏优良的目的基因的克隆和启动子的构建;其四,转化频率低、实验重复性差,没有形成第一代工程品种(郑进等,2005)。针对上述刺槐的广泛用途及其病虫害特点,更兼于豆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第二大科,本实验展开了刺槐离体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及基因转化的研究,拟建立一个高效的刺槐转化受体系统,并进一步开展抗病虫害的转基因研究,旨在为刺槐及其他豆科植物的抗病虫害方面提供借鉴及良好的应用价值。本实验首先以生长良好的刺槐植株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在刺槐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芽的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然后在得到高频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 Cry1A抗虫基因,以GUS染色组织分析为依据探讨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建立了高效、可重复的基因转化体系,为刺槐目的基因的导入打下了基础。试验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刺槐高频再生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在刺槐离体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芽的分化以MS+6-BA 0.3mg/L+NAA 0.04mg/L+蔗糖30g/L+琼脂9g/L条件下分化率最高,每个外植体的平均分化芽数可达到7.3个;诱导生根以MS+NAA0.04mg/L+KT 0.05mg/L+蔗糖30g/L,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高可达93.3,平均生根率达86.7%;在移栽生根苗时,先在温室中驯化炼苗15~20天后移入大田,成活率可达83%以上。2.以GUS染色检测为依据初步建立了刺槐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农杆菌菌株LBA4404介导Bt Cry1A基因的转化,首先确定了转化培养中最佳的抑菌素及其浓度和选择压:头孢霉素(Cef)400mg/L即可有效地抑制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生长;卡那霉素(Km)50mg/L为选择压较适宜。并进一步优化了转化体系:以离体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1-2天,OD值为0.5~0.7的农杆菌LBA4404菌液浸染外植体以8~10分钟为宜;共培养时间3~4天较适合;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AS 30mg/L,GUS+阳性发生率可达最高值。共培养后转入附加Cef 400mg/L的培养基中培养,15天后转入附加Km 50mg/L的培养基中筛选抗性植株。
其他文献
瘤姬蜂亚科Pimplin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姬蜂科Ichneumonidae。本亚科大部分种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类群的寄生性天敌,在农林害虫自然控制中有着重要的
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都是由真菌所引起的病害,它们的流行常给玉米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而抗病育种的成效取决于对抗源和抗性遗传机制的认识。目前,对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种、侵染循环以及流行规律等都研究得相对比较清楚,但对玉米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QTL的精细定位以及克隆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对玉米大斑病和
2009 is a fruitful year for the research 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in China.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and comment on papers from 20 different CSSCI journals whic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该病害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危害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小麦条锈
通过研究大豆蚜的种群动态和天敌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确定大豆蚜的优势天敌昆虫,可以为大豆蚜的预测预报及合理利用天敌昆虫治理大豆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大豆蚜的综合治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全球性分布的重要病毒,主要危害烟草、马铃薯、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本研究从山东安丘和泰安的烟草上分离得到2个PVY分离物AQ4和FZ10。
玉米作为“饲料之王”已为世人公认,同时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医药原料,保持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尤为重要。登海661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
学位
自20世纪50年代末多方合作共同组建“粘虫攻关组”开始,粘虫防治研究发展至今已近60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粘虫频繁高发,80年代中期之后逐渐进入局地偶发期,粘
从福建平潭潮间带周边海域采集7种海鱼共10份,选择了6种分离培养基,共获得海洋鱼类共附生细菌119株,将其中的91株海洋细菌液体发酵后,通过叶碟法进行海洋细菌发酵液抑制烟草
介绍了立体库P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以高性能PC控制器为核心,立体库定位由拨码盘设定.在PC控制下,堆垛机自动存取货物.本系统设计为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方式,并增设了温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