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来自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证据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的交往和认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亲疏程度的影响,其中,亲属关系是亲疏程度的集中体现。日常经验和已往研究提示我们,远近亲疏不同的亲属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生存适应的影响不同,对于进化繁衍、基因传递作用亦不一样。  本研究主要考察个体在道德评判时,对亲疏不同的亲属是否在外显判断和内隐态度上存在亲属偏见,亲属偏见在具体道德情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亲属偏见是否可以通过认知干预进行操纵或变化等方面的加工特点和神经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包括1个行为学实验和4个ERP实验。得出如下结论:个体在道德判断中存在亲属偏见,与亲密程度低的其他亲属、熟人或陌生人相比,个体对亲密程度高的直系亲属加工更敏感、更精细。该影响不光表现在早期认知加工阶段,如注意指向和觉察阶段(P2),对于晚期高级认知加工阶段(LPC)同样存在亲属偏见。个体的亲属偏见具有稳定性,但通过对观点采择的干预可以影响对陌生人的偏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一采用GNAT内隐研究范式,考察个体在内隐层面对直系亲属和近亲的态度偏见。结果表明个体在道德判断上存在亲属偏见,相比叔伯而言,个体更倾向于将亲密程度更高的父母与积极道德属性相联系,存在对不同亲属的差序偏见。在实验的回忆环节中还证实了记忆加工阶段存在亲属偏见,相比叔伯而言,个体倾向于将积极道德属性词与父母相联系,表现出对父母的正面偏见。  研究二采用是/否判断范式,考察个体在外显层面对直系亲属、近亲和远亲的道德判断偏见及其时间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负性信息对个体的生存适应性意义更为重要,存在亲属偏见。即:相比近亲(叔父)、远亲(堂叔父)而言,人脑对亲密程度高的直系亲属(父亲)作负性道德判断时,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对直系亲属更敏感,加工更精细,消耗的认知资源也更多。而对不同亲属的正性道德判断不敏感。  研究三进一步考察亲属偏见效应在道德两难情境中的具体体现。探讨亲属偏见在道德两难情境中的加工特征及神经机制。结果表明,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同样体现了亲属偏见。即:直系亲属刺激比近亲和远亲得到更优的加工,个体表现出对直系亲属更为敏感和关注,而对血缘关系相对较弱的近亲和远亲的敏感程度和分配的认知资源显著降低。  研究四探讨了亲属偏见是否可以干预或改变。研究通过观点采择的指导语操纵个体与陌生人的角色关系,考察观点采择对亲属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认知干预前的陌生人相比,人脑对认知干预后的“自己”加工更敏感,说明亲密程度低的“外圈层”对象易受认知干预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自我呈现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提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时对个体自身的形象展示有所保留或修饰,从而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自我分化最早是由Bowen(1978)提出的,其本质
以环丙沙星-卵清蛋白结合物(CIP-OVA)为包被抗原,与游离环丙沙星(CIP)共同竞争有限的抗CIP抗体,用稀土离子Eu3+标记的羊抗兔抗体进行示踪,建立了高灵敏的环丙沙星间接竞争时间分辨
期刊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某油田聚合物驱油控制工程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评价结论为该项目职业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武汉市近年来加强了绿道建设。为了推进武汉市绿道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
本文对PLC的相关功能进行阐述,并介绍了常见变频器的种类,在此基础之上,对基于PLC和变频器的多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系统研究。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LC related fun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