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约束分析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时期的井喷过程后,出现了放缓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沸沸扬扬的“民工荒”现象更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对此,学者众说纷纭,但大多数认为是中央惠农优民政策的结果,好的农业政策措施带来农业边际收益的增加,吸引大批到城市打工的农民返乡,投入农业生产。但其深层次原因还是我国长期实行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顺利转移,这种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已经遇到了严重挑战。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应的单一的、缺乏应对变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现实情况。根据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主要特点着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特别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在第三章重点进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并介绍了国外提升节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经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素质制约因素的分析研究是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素质的关联性分析切入的,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一方面,研究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文化程度的正相关性,另一方面,研究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内外因素的制约,但当前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还在于其内在制约性,即农村劳动力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因素。从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来看,他们都认识到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对他们接受农业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促进其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重大作用并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用立法的形式予以保证。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加大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等多角度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对策建议。政府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等多方积极性的调动,进一步改革创新,发挥职业技能教育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观点。如政府应将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实行“多种准入”,建立健全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体系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搞好就业服务,服务地方。
其他文献
河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均居第三位。近几年河北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麦优质化、区域化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本文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土地冲突的案例收集,依据不同标准对江西省农村土地冲突类型进行了具体划分。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利益主体在江西省农村土地冲突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结
区域人才竞争力提升和一体化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形式和推动力量。从人才规模、人才质量、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五类指标构建徐连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土地在当今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换性和在生性。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和自然差异性,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决定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不断地无限制扩张,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积
《围城》是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文中作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用了大量语言变异,使得语言风趣幽默、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比较等方式探讨《围
科技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科技与农业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紧密联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商品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本论文从北京市科技农业的内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呈现出了极为稳定、可靠的应用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传统土木工程施工不同,钢结构施工对技术要求更加严格,故施工单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
目的:采用一拿三点法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验证此类方法较单纯康复训练,在疗效、疗程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为临床康复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为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