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划痕实验的SiC单晶切削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单晶以其优良的材料特性,在航空航天、大功率器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SiC单晶的硬度极高、脆性大,对其切削加工十分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玻璃、单晶硅等硬脆材料切削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机理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当满足一定的切削参数时,材料去除表现为塑性去除,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玻璃、单晶硅等硬脆材料塑性域的切削研究,为实现SiC单晶材料塑性域切削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持。依据滑移系的塑性流理论和压痕塑性理论,分析了压痕下塑性变形的机理,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划痕模型,得到载荷-深度的关系式。从切削过程材料去除能量方面分析了超声振动下SiC单晶切削过程塑脆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求解模型。建立了 AFM三棱锥形探针划痕载荷与深度的理论模型,在已知加载到探针上的载荷和材料屈服强度,就可计算出划痕深度。采用AFM、SEM对4H-SiC单晶片进行多次纳米划痕实验研究,当探针法向力依次从0μN线性增大到150μN的划痕过程中,有带状切屑的产生,为塑性去除;接近划痕终点的沟槽两侧出现块状切屑,为脆性去除。划痕过程中沟槽的深度是线性增大的,沟槽的深度与施加在探针针尖的法向力为线性关系。为了研究硬脆材料在微纳切削加工过程中塑脆转变的临界切削深度参数,自主设计了一套微纳划痕系统。采用微纳划痕系统、Leica DCM3D白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研究具有不同刀具角度、不同刀尖圆弧半径的金刚石刀具对4H-SiC单晶进行常规划痕和超声振动划痕。根据划痕表面形貌及切削法向力的变化,分析了 4H-SiC单晶切削过程材料去除形式以及刀具角度、刀尖圆弧半径、超声振动对4H-SiC单晶临界切削深度的影响。当金刚石刀具角度相同,4H-SiC单晶的塑脆转变临界切削深度随着刀尖圆弧半径增大而增大;当金刚石刀具的刀尖圆弧半径相同,4H-SiC单晶的塑脆转变临界切削深度随着刀具角度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划痕条件下,超声振动辅助划痕较常规划痕下有利于改善4H-SiC单晶划痕表面形貌、增大塑脆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减小切削法向力。
其他文献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全球性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干旱问题已经引起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以径流为主要研究要素的水文干旱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性和复杂性,构建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是水文干旱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有效识别水文干旱规律以及准确预测水文干旱,将有助于减缓水文干旱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防旱抗旱起着重要作用。论文以中国半干旱区的渭河流域
根据省市政协部署要求,江阴市政协积极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经过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融履职党支部、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社情民意联系点"四合一"协商议事工作模式。一、以"三动"为抓手全方位打造协商平台高位推动。中共江阴市委专门下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期刊
由于工业系统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不断增加,其结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元件失效的概率越来越高。元件的失效可能会导致系统失效,由此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多数系统具有多阶段性,所以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研究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大多存在收敛速度慢和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概率共因失效多阶段任务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可靠性评估与优化展开研究。首
在统计学中,正态分布无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之一,但人们发现许多金融、气象数据通常会呈现出一定的偏斜特性,并不严格服从正态分布。1985年,Azzalini提出了偏正态分布并表明它能对偏斜数据进行更精确的拟合,该分布自提出后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自此,偏slash分布在此基础上被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其具有比偏正态分布尾部更厚的特性,所以经常用于厚尾金融数据的模型拟合中。为了更准确的描述数据特征
本文针对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研究参数分量的变量选择。该模型既含有线性模型作为参数分量,又含有变系数模型作为非参数函数,是两者的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数据分析中,经常会遇到诸如缺失数据、测量误差数据和纵向数据等复杂数据。变量选择可以从众多的潜变量中筛选出重要变量的同时,给出未知参数向量的估计。因此,在复杂数据下研究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的变量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在因变
偏slash分布是一类具有偏斜和厚尾性质的分布,它主要用于模拟研究,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分析金融、医学、气象等领域中的数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数据往往会受某些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那么对于这些领域来说,分析检测出数据中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本文研究了偏slash分布的变点检测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给出极大似然估计和EM算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极
随着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科技的崛起,SiC单晶材料制成的半导体芯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器件、航空航天、国防生产等领域。SiC晶体具有高硬度和高脆性两大特征,属于难加工材料,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地加工,是该材料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磨作为重要的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本文采用金刚石研磨膏来进行SiC单晶材料研磨实验,其材料去除机理是以金刚石磨粒作为研磨工具,对晶体表面
聚硅氮烷作为一类有机硅陶瓷前驱体材料,具有主链结构稳定、表面能较高、粘接性好、无毒无污染等优点,使其在涂层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聚硅氮烷低温固化交联后性能较差,高温裂解陶瓷产率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发展。通过共氨解氯硅烷法合成了一种室温下粘度极稀(约3 cP)的液体聚硅氮烷前驱体树脂(LSZ)。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LSZ的加成扩链反应,制备了不同黏度的液体聚硅氮烷(PSZ)。
在金融时间序列中,人们常用均值反映资产的平均收益,用方差的变化衡量风险的大小。与单纯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相比,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组成的二维数据集合,能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因此,本文基于二元分割法对面板数据中的均值多变点和方差多变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基于拟最大似然法和累积和方法对面板数据模型中方差变点的位置进行了估计,结合二元分割法将上述两种方法推广到方差多变点情形,
地铁综合管线空间布局复杂,且由于设计过程中各专业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精准的协调与互动,使得其在常规的二维设计模式下,存在协同性差、设计效率与质量低下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地铁综合管线协同设计模式,借助BIM实现信息共享,借助RBAC控制不同设计专业间的数据交换与活动的协调运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BIM技术、IFC标准和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