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记》人物评价研究——以刘邦为个案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记》人物评价进行了研究。《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代表作。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巅峰作品。人物传记可以说是这部历史巨著的主体部分,也是后代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史学,一直在研究人物评价。在史记学当中,人物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来评价历史人物?为什么选择刘邦来做个案的研究?刘邦的评价有哪些问题?在对刘邦的评价中都运用了哪些史学的方法?这都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刘邦作为研究的案例,是因为刘邦在《史记》的所有人物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作为中国布衣天子的第一人,他推翻秦朝,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了汉朝,这样的功业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史记》中描写的刘邦是一个非常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具有不拘小节、虚心纳谏、慧眼识人等优点,又同时具有残忍狡猾、好酒及色、流氓习气等缺点。自古以来,国内外对刘邦的相关研究在所有的《史记》人物当中占据多数,是研究的热点、重点。而八十年代的刘邦评价研究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史学中的特色研究,理当受到相应的关注。八十年代的刘邦评价主要提出了这样几种观点:第一,地主阶级的代表说。第二,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说。第三,成王败寇的造反说。这几种观点各持己见,但是都不能全面地、联系地、深刻地揭示出刘邦整个的人生轨迹。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评价刘邦,那么刘邦就不单单是上面所说的那样。在刘邦所处的时代之中,他应该既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又转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表,还是一个造反成功,登上了帝位的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刘邦进行了重新的评价。这是一个通过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矛盾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刘邦的过程。全面的总结和剖析在刘邦评价研究当中的唯物史观运用,并同时提出自己对刘邦评价的看法。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公路隧道的施工实践,介绍大断面公路隧道的钻爆设计.萝峰隧道左线全断面爆药单耗为1.45kg/m,拱部光爆残眼率达98﹪,边墙光爆率达85﹪,取得了较好的光爆效果.
期刊
1999年1月~2000年12月作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PD)36例.现总结如下.rn1临床资料 rn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8岁.以震颤为
期刊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物流战”。在这场“物流战”中,英国军事物流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在英国经历的代表性战役中表现尤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