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溴苯腈与硝横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溴苯腈与硝磺草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MS/MS)分别建立了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简便、快捷、可靠的残留分析方法,同时分别对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样本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   溴苯腈的分析方法:土壤和玉米样本经乙腈震荡提取,土壤和玉米粒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玉米植株和玉米秆用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共同净化后,以HPLC-MS/MS分析样本中的溴苯腈。土壤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6.28%~10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5.33%;玉米植株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3.15%~93.25%,RSD为3.26%~5.08%:玉米粒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60%~109.26%,RSD为4.00%~8.87%;玉米秆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5.20%~85.39%,RSD为6.35%~8.39%。溴苯腈在土壤、玉米植株、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02、0.01和0.05 mg/kg。   硝磺草酮的分析方法:土壤样本经甲醇.水溶液(50/50,VN)震荡、超声提取,以HPLC-MS/MS分析,方法的平均网收率为83.30%~91.38%,RSD为0.07%~11.80%;玉米样本经乙腈-水(50/50,V/V)震荡提取,玉米粒用PSA净化,玉米植株和玉米秆用PSA和GCB共同净化后,以HPLC-MS/MS分析样本中的硝磺草酮。玉米植株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8.49%~82.29%,RSD为2.58%~11.95%;玉米粒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68.95%~103.59%,RSD为1.58%~12.05%;玉米秆中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0.89%~94.42%,RSD为6.96%~11.89%。硝磺草酮在土壤,玉米植株,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01、0.005和0.05 mg/kg。   溴苯腈与硝磺草酮的田间残留试验于2009-2010年在北京和山东两地进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土壤和玉米中的消解动态趋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溴苯腈在2009年和2010年的半衰期分别为:北京土壤9.90和4.11天;山东土壤3.87和2.91天;北京玉米植株0.81和2.55天;山东玉米植株2.20和0.72天。溴苯腈的最终残留试验以推荐施药的高剂量和推荐施药高剂量的1.5倍在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喷雾一次,在青玉米期采集青玉米籽粒,玉米成熟期采集土壤、玉米籽粒和玉米秆。溴苯腈在土壤、青玉米粒、收期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   硝磺草酮在2009年和2010年的半衰期分别为:北京土壤8.90和1.02天;山东土壤1.80和5.65天;北京玉米植株1.37和1.43天;山东玉米植株0.97和0.39天。硝磺草酮的最终残留试验以推荐施药的高剂量和推荐施药高剂量的1.5倍在玉米5~6叶期喷雾一次,在青玉米期采集青玉米籽粒,玉米成熟期采集土壤、玉米籽粒和玉米秆。硝磺草酮在土壤、青玉米粒、收期玉米粒和玉米秆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   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均较快,在土壤、青玉米籽粒、收期玉米籽粒和玉米秆中均未检测到最终残留量。在推荐的施药剂量下,溴苯腈和硝磺草酮在玉米上的使用都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 Cms)和黑胫病(Pecto
2007~2009年在黑龙江省各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分离了109株链格孢属病原菌,其中Alternaria solani 73株、Alternari brassicola 15株、Alternaria porri 21株。从分离到的A. solani,A. brassicola及A. porri菌株中各挑选一株,并利用ITS1和ITS2通用引物扩增了3种链格孢属病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结果显示所测
速生桉近年来已成为我区主要栽培树种。通过对南宁、贵港、玉林、北海、崇左、来宾、河池、百色、桂林等地的速生桉叶部病害的调查,采集了叶部病害标本300余份,进行病原菌分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自1997年Bt-Cry1Ac转基因棉花在我国商业化种植以来,有效控制了它的发生和为害。监测棉铃虫种群对Bt棉花抗性发展动态,是保
在植物的发病早期快速、准确鉴定出病原菌,以防止其传播和流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快速、灵敏、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对提升我国植物病害控制水平,尤其是阻止
解剖1000头褐飞虱5龄若虫,获取中肠部位,研磨后梯度离心得到刷状缘膜囊泡BBMV,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BBMV特异结合的短肽,通过PCR扩增连接短肽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序列,
本研究在分离水稻内生细菌的基础上,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从222份水稻标
分析了一个特殊工况下的简易磁性机械手以及与其相配合的料仓的结构、工作原理。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a simple magnetic manipulator under a special
由小麦叶锈病菌(Puccinia triticini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流行,严重发生时可造成5%~45%甚至更高的产量损失。由于病原菌新致病小种不断产生或者次要小种上升为流行小种,致使抗叶锈基因“丧失”抗性。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因此,广泛开展抗病基因的鉴定、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和品种培育成为有效防控小麦叶锈病发生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油菜上主要病害。为了明确其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营养生理,从而为核盘菌的相关研究及油菜菌核病的“营养疗法”提供试验依据,本学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