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多光子成像、多组学机制和防治探索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模型改进和多光子成像目的:结直肠放射性纤维化仍缺乏简易稳定的模型和及时精准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拟探讨CT模拟定位、尾侧抬高和降低放射野上界的改良放射方案对大鼠直肠放射性纤维化的建模成功率的影响,并探索多光子成像评估大鼠直肠放射性损伤和纤维化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以1:3:2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传统放射组和改良放射组。放射组采用20Gy单次X射线盆腔放射,传统放射组取平仰卧位,照射野上界为骨盆上方1cm,下达肛门下方1cm,两侧为体外侧方1cm。改良放射组取尾侧抬高15o仰卧位,照射野上界调至骶骨岬上缘、下界为肛门口,两侧至盆腔内侧壁,并采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空白对照组不予照射。计算大鼠的生存率、放射性损伤评分。对空白对照组和改良放射组直肠进行多光子成像,评估放射性纤维化的病理特征、胶原密度和胶原平直度。结果:放射后10周,传统放射组与改良放射组存活率分别为70.0%与95.0%(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改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与100%,P=0.48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传统放射组和改良放射组Langberg评分均明显较高(P0.2。通过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蛋白差异表达的核心基因。结果:以转录组m RNA对应的基因中,差异表达基因2023个,其中上调的有634个,下调者1389个。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在钙离子转运、细胞钙离子稳态和钾离子转运,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钙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粘着斑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通路。关键基因模块中PPP1R12C、FLNA、JPH2、STUM、SPEG、ITGA1、ARHEGEF25、CAVIN1和SYNM等17个核心基因与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性状高度相关,这些核心基因与蛋白质组学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取交集,发现其中PPP1R12C、CAVIN1和SYNM三个核心基因在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中明显下调。结论:通过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转录组学研究,我们发现其主要通路富集在钙离子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粘着斑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通路。与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密切相关的17个核心基因中,PPP1R12C、CAVIN1和SYNM在蛋白质组学得到验证。第四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吡非尼酮对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防治探索目的:临床上放射性肠纤维化的防治缺乏行之有效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疗效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索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静脉注射对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的疗效,以及联合吡非尼酮(PFD)干预大鼠直肠放射性纤维化的疗效。材料与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放射组、BMSC组、PFD组、联合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予放射,其余4组予以X射线20Gy改良方案行盆腔放射。取大鼠尾侧抬高15o仰卧位,CT模拟定位放射野上达骶骨岬水平,两侧为盆侧壁,下达肛门口。PFD组和联合干预组吡非尼酮300mg/kg每天1次灌胃,异体BMSC组和联合干预组在放射后第21天、第34天及第41天分别经股静脉注射2x106/kg缓慢注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后10周取从骶骨岬至齿状线的直肠进行病理学分析,评估放射性损伤Langberg评分和粘膜下厚度。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放射组直肠病理学检查发现明显的溃疡,肠壁增厚出现伴有粘膜下、浆膜纤维化,严重者全层出现纤维化。BMSC组仍有肠壁增厚伴粘膜下纤维化,但与放射组相比溃疡不明显。PFD组粘膜下层增厚与放射组相比有所减轻,但粘膜溃疡仍较明显,联合干预组粘膜溃疡较不明显,粘膜下层厚度较前减轻,粘膜增生明显。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Langberg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放射组相比,BMSC组、PFD组和联合干预组的Langberg评分均有所降低(分别为P=0.025,P=0.001和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SC组的粘膜下层厚度与放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PFD组和联合干预组的粘膜下层厚度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放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多次注射可以减轻大鼠放射性肠损伤,然而单独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纤维化的疗效不显著,与吡非尼酮联用未观察到对大鼠放射性肠纤维化显著的协同保护作用,需要今后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术后辅助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及预后相关因素,并筛选潜在获益人群,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原发性肝癌大数据库(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集20
目的:研究TCF21调控KISS1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TCF21和KISS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表达水平。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CF21 m RNA表达水平,选取TCF21表达量最低的细胞株转染过表达慢病毒构建过表达细胞株,取TCF21表达量最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tocellularca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BV及其编码的多种病毒蛋白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是含量最高的病毒蛋白,其包含三种形式,即大蛋白(Large HBs Ag
目的:麻讨多径路常规超声在克罗恩病肠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克罗恩病(CD)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C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克克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诊断标准根据我国2018年在北京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磁识意见》。采用经腹常规超声扫查患者直肠上段、全结肠、口肠、腹腔和腹壁,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扫查
以发芽糙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外源酶的方式降低糙米中植酸含量。分别考查反应温度、pH值、加酶量、酶解时间对降低植酸含量的影响,从影响因素中选出3个重要因素,经响应面软件分析优化,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前后的变化,确定了外源酶降解发芽糙米中植酸含量的最优降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6℃,pH值4.90,加酶量6.05 m L。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酶解1 h后,发芽糙米的植酸降解率为58.89%
目的:比较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诊治的41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单侧固定组,n=18例)和OLIF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双侧固定组,n=23例)。比
[目的]探究术前抑郁程度是否影响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是否能够通过术前抑郁程度预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9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的患者均需满足纳入标准,具有完整的术前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通过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通过VAS、JOA、JOA改善率评估
目的:研究围孕期环境因素暴露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生之间的关联,探讨胎儿CHD的影响因素,为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124例,对照组155例。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按照统一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询问调査。
一、肝内胆管癌患者T-cadherin、Arp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癌旁组织中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与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Arp2)的表达差异,探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的术后石蜡标本及4例新鲜肝内胆管癌组织,并随访其术后生存时间获得预后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
目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探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 EF)、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