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实地调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征用,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规模日益壮大。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维持基本生活的岗位。现行的征用补偿难以维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更是难以用土地换得必要的社会保障,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失地农民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无依靠又缺乏保障,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近年来,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于就亚。由于当前中国社会体制的限制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相对较低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极不乐观,实现就业困难重重。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工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冷水江市作为湖南的经济十强县市和工业重镇,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失地农民群众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不断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冷水江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实地调查,以收集、整体、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及失业等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当地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适宜对策,同时为我国同类型城镇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提供参考。在阐述研究背景和介绍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文章通过立足实地调查所获资料,客观分析了冷水江市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现状及问题,并从国家制度因素、社会市场因素及失地农民个人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水江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成因,最后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发展经济和提高综合素质等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各项事物也提出发展的新要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下得到不断的发展,对于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是一种有
期刊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考获得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到今天,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于上不上得了大学,而在于选择何种类型和层次
本文对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做为维持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消费需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发生生活困难时,政
期刊
中国古代,瘟疫时有发生.围绕瘟疫,古代美术家创作了大量“抗疫”美术作品.对比西方此类作品,它们呈现出两个倾向:一是驱疫之神的描绘,突出了凶神恶煞的震慑力;二是对瘟疫中的
期刊
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服务性政府建设的实际,并以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例,展开讨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种种理论与实践。文章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