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演变及其转换研究——基于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贸流通是日常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衡量了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繁荣程度。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商贸流通业的商业价值被低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已经演变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直接影响行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质量,生产要素廉价供给、技术进步不足的特征导致中国商贸流通业仍然为要素驱动型增长。在新一轮的经济变革和发展中,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需要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技术驱动型增长转换,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效率是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够得到保障。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指标,能够作为行业增长方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工具。基于此,本文基于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视角,探析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演变趋势和转换建议,从而促进中国商贸流通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本文使用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法对2004年-2017年中国、各区域的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明晰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差异性、行业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其次,基于纵向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通过要素贡献率指标的计算判断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对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考察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时序演变趋势和区域分布特征。然后,本文基于增长方式转换理论的梳理,结合中国商贸流通业现有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转换目标,即商贸流通业需要改善现有的低质、低效的资本驱动型增长方式,实现技术驱动型增长。考虑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作为衡量技术效率的工具,并且与增长方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反映行业增长方式转换等现象,本文将从如何提高中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出发,考察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转换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2004年-2017年期间,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方式表现为资本要素贡献为主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但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同时,为了中国商贸流通业实现高质、高效地发展,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的转换目标为从资本要素驱动型增长向技术驱动型增长转换,其中城镇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市场竞争度会对行业增长方式的转换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细分行业的差异性,提出保持适当竞争活力,发挥外商投资对经济的促进效应、避免外商投资主体对本土企业的挤占现象的发生,批发与零售业注重技术引进和企业协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注重市场的管理及规范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韩非,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载入史册的。《韩非子》一书得以流传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思想光辉照耀千古而不衰。因此,《韩非子》一书的价值,最主要的便是它的思想价值。  韩非思想涉及到政治、法治、术治、辩证法、逻辑、伦理等领域,各思想之间又相互渗透、交叉。其中韩非的法律思想中就内含了浓郁的伦理意蕴,具有强烈的实用色彩。本文即从“法律伦理”这一新视角对韩非的法律伦理思想进行重新定位与解读。  其一
学位
企业伦理学是研究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领域中有关道德的行为规范和制度,研究人们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这种伦理关系的科学。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管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完全忽视企业与道德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汇率作为价格体系中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且在国际经济贸易发挥关键作用的纽带,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另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在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新货币篮子后尤为迅速,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逐步增强,汇率波动越发频繁,世界各国与各地区在汇率发生波动时收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汇率传递描述的是汇率每变化一个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环境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这可能阻碍正常的国际分工,导致贸易争端和福利的损失等,贸易便利化便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大“法宝”。此外,贸易便利化也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各国进行贸易便利化改革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福利,使得一些经济学者和政府部门更加注重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与此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以国民征收的税金为主要财源,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过程。据世界银行和 OECD 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主要国家的政府采购规模大约在本国GDP的10%至20%左右,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自1978年12月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入和扩大市场经济要素,平均每年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是引入东欧式的全面市场经济,即大爆炸式的改革,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循序渐进的改
学位
基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需要,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推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基础上,选择重点县市作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2012 年在全国各部门和省市全面推行。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借鉴西方绩效预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视为我国的“绩效预算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全国初步构建了横向覆盖“部门预算、专项资金、财政综合支出”等财政预算支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前商业竞争环境已逐渐演化成以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为本质特征,对于以无形资产为主要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商业环境而言,现行国际税收法律体系的适用能力已大大减弱。由于无形资产跨境转移兼具跨国性和隐蔽性,跨国企业惯常利用国家间税收协定与各国税制的差异,将高价值的无形资产从多数高税收国家转出,重新配置到少数低税收国家和避税天堂岛屿。相关研究表明,位于不同税收管辖区域的子公司间税率差
学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不协调的区域经济,会很大程度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问题,可以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过程和结果上,都和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高度一致,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将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作为一种独特视角,具有重要
随着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的“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遭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使得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其开拓国外市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在我国2000提出“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指导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入“井喷式”增长的快车道,无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另
在逆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全面对外开放,极力倡导贸易自由化,因而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出口额不断增加,在世界各国中出口地位遥遥领先。然而,伴随着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贸易条件却在持续恶化,经济体极易受到外部的冲击。长期以来,中国缺乏高新技术的研发,制造的产品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因而与发达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时,往往通过大量的货物换取一单位的产品,从而无法获得更大的贸易利得。而当处于出口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