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跑姿转换训练对跟腱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跟腱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腱,是传递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关键结构,在走、跑、跳等动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跟腱损伤是最常见且难以根治的下肢跑步损伤之一,其损伤发生率为10%。近期研究表明,与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后跟着地跑的跑者相比,习惯穿着极简鞋进行前掌着地跑的跑者的跟腱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冲量、刚度等,而更优的跟腱力学特性是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成绩的重要因素。然而,现阶段研究尚不清楚不同的鞋条件和着地方式对跟腱产生适应性变化的负荷特征。此外,目前减轻跟腱疼痛和改善功能的方法以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为主,但训练本身存在耗时长、可能会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不足。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的鞋条件和着地方式对跟腱生物力学特性(横截面积、长度、跟腱力等)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制定合理的跑姿转换训练,深入探讨跑步着地过程中在体跟腱的适应性变化,为深入理解跑姿转换训练过程中如何控制跟腱运动,并最终影响跟腱力学特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研究方法:研究一共招募男性受试者30人,其中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10人、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10人和无运动习惯组10人。利用超声医学影像仪采集三组受试者的跟腱形态学特征;利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踝关节最大等长收缩,采集三组受试者的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并同步超声影像仪采集并计算跟腱材料力学特性;利用三维测力跑台采集并计算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和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穿着缓冲跑鞋在10 km/h速度下跑步时的跟腱负荷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和无运动习惯组跟腱形态学(跟腱横截面积、跟腱长度和厚度)和力学特性(跟腱力、刚度、迟滞性等)的差异,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对于存在组别显著性差异的结果,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进行多重比较验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和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在跑步时的跟腱力及其负载率峰值、冲量和应变峰值的差异。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研究二共招募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后跟着地方式跑步的男性跑步爱好者11人。要求受试者随机穿着缓冲跑鞋和五指鞋,以10 km/h的速度在三维测力跑台上分别进行前掌着地和后跟着地跑,通过将超声医学影像仪探头通过弹力绷带固定在跟腱与腓肠肌内侧头结合点处,同步采集并计算在体跟腱负荷特征和长度变化、下肢三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及其负载率。采用2 × 2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跑步过程中不同跑鞋(缓冲跑鞋vs.极简鞋)和着地方式(前掌着地vs.后跟着地)对跟腱力、跟腱应力峰值、跟腱应变峰值、平均/峰值跟腱负载率、跟腱冲量、跟腱做功、下肢三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穿着不同跑鞋(缓冲跑鞋vs.极简鞋)进行后跟着地跑时的地反力冲击峰值、到达时间及其负载率。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研究三共招募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后跟着地方式跑步的男性跑步爱好者3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跑姿转换训练,即通过穿着五指鞋循序渐进地过渡至前掌着地,而对照组穿着自己习惯的跑鞋继续保持原有的跑步习惯。训练前后利用超声影像仪采集两组跑者的跟腱形态学特征,利用三维测力跑台分析两组跑者穿着缓冲跑鞋在10 km/h速度下跑步时的下肢三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地面反作用力特征,并同步超声医学影像仪采集并计算跑步时的在体跟腱负荷特征和长度变化。采用2 × 2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12周跑姿转换训练前、后对跟腱形态学(长度、厚度、横截面)、跟腱力、跟腱应力峰值、跟腱应变峰值、平均/峰值跟腱负载率、跟腱冲量、跟腱做功、下肢三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研究结果:1)研究一结果发现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与无运动习惯组的跟腱长度、跟腱横截面积和跟腱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等长收缩下的踝跖屈力矩、跟腱力分别比无运动习惯组显著增加了 2 1.4%和17.2%(p<0.05)。习惯前掌着地跑者和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的跟腱迟滞性分别比无运动习惯组显著减小了 52.9%和68.4%(p<0.05)。习惯前掌着地跑者组跑步时的跟腱力、平均/峰值跟腱负载率、跟腱应力峰值显著大于习惯后跟着地跑者组(p<0.05)。2)研究二结果发现瞬时跟腱负载存在交互作用(p<0.05),即刻穿着五指鞋采用后跟着地跑时的瞬时跟腱负载率显著大于穿着缓冲鞋采用后跟着地跑时,且即刻穿着缓冲鞋进行前掌着地跑时的瞬时跟腱负载率显著大于采用后跟着地跑时。此外,其余参数均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存在显著的组别或时间主效应。结果发现即刻前掌着地跑时的跟腱力峰值、平均跟腱负载率、跟腱冲量、跟腱应力峰值、跟腱长度变化峰值和跟腱做功显著大于后跟着地跑时,即刻穿着五指鞋时的跟腱力峰值显著大于穿着缓冲跑鞋时(p<0.05)。3)研究二结果发现到达地面反作用力蹬伸峰值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即刻穿着五指鞋采用后跟着地跑时的到达蹬伸峰值时间显著减小穿着缓冲跑鞋时;即刻穿着五指鞋采用前掌着地跑时的到达蹬伸峰值时间显著大于后跟着地跑时。此外,其余参数均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存在显著的组别或时间主效应。结果发现即刻前掌着地跑时的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触地角度和踝关节最小力矩显著小于后跟着地跑时,跖屈角度峰值、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最小力矩、踝关节最大力矩、踝关节正功、负功和净功显著大于后跟着地跑时(p<0.05)。即刻穿着五指鞋时的膝关节活动度、跖屈角度峰值、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负功和净功显著小于缓冲跑鞋(p<0.05)。4)研究三结果发现12周跑姿转换训练后共28名受试者完成训练(实验组14人,对照组14人),完成12周跑姿转换训练的完成率达93.3%(28/30),且无受试者发生跑步相关损伤。12周训练后,实验组14人中8人转换至前掌着地,转换率为57.1%,且跟腱长度、厚度和跟腱横截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跟腱力峰值存在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0.05),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跟腱力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到达跟腱力峰值的时间、跟腱平均/峰值负载率和跟腱长度变化量峰值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p<0.05),结果发现12周干预训练后到达跟腱力峰值的时间显著减小,跟腱平均/峰值负载率显著增加。5)研究三结果发现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下肢三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均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存在显著的组别或时间主效应。结果发现12周干预训练后的地面反作用力冲击峰值平均负载率、地面反作用力蹬伸峰值、膝关节最大角度、踝关节活动度、正功、负功、净功和功率峰值显著增加(p<0.05),髋关节刚度、踝关节最小力矩和刚度显著减小(p<0.05),实验组的膝关节触地角度、膝关节最小角度和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习惯前掌着地跑者跑步时具有更大的跟腱力、平均/峰值负载率、跟腱应力峰值和更低的跟腱迟滞性,表明长期的前掌着地模式可以在较高的负荷下增强跟腱力学特性,使其在跑步期间更有效地储存和释放弹性能。2)而对于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后跟着地跑的跑者而言,与穿着缓冲鞋或后跟着地跑相比,即刻穿着五指鞋或前掌着地跑时的跟腱力峰值显著增加,且在蹬伸阶段可以产生更多的跟腱做功,表明通过穿着五指鞋和/或转换至前掌着地模式跑步可以提供更高的负荷强度来改善跟腱的负荷特征。但同时更高的地面反作用力及其负载率也提示如果没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即刻穿着五指鞋和/或进行前掌跑可能会造成额外的损伤风险。3)12周跑姿转换训练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干预训练方案,使部分跑者从习惯后跟着地模式转变为前掌着地(8/14),且跟腱长度、跟腱横截面积、跟腱厚度均显著增加,跟腱力和平均负载率也分别增加6.7%和19.6%,这表明循序渐进地穿着五指鞋进行前掌跑训练可以通过“拉长—收缩”的循环力学刺激对跟腱的形态学特征产生主要影响,且对跟腱负荷特征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两者共同提高跟腱承受负荷的能力,从而潜在地减小跟腱损伤风险。
其他文献
工业大数据具有多模态和强关联等特性,这给数据分析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工业应用需求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数据分析过程通常是一项非常复杂、耗时耗力的任务。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工作流推荐方法。该方法以已有解决方案为起点,将其所使用的数据集和机器学习工作流作为推荐参考,基于Doc2vec模型与最大平均差异方法计算文本描述相似度与数据分布特征相似度,可根据当前数据分
第一部分 引言药物或感染所致急性心脏毒性严重威胁相关患者的健康。研究发现,阿霉素或脂多糖所致的急性心肌毒性均涉及自噬。自噬是机体的一种自我更新机制。根据其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可分为依赖自噬的细胞死亡和适应性自噬。在一些急性损伤前诱导适应性自噬,可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证实,14-3-3γ和PKCε是内源性保护蛋白,并且14-3-3γ可影响自噬相关环节。葛根素是从葛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它具
毛细管电泳(CE)和微流控芯片电泳(MCE)作为重要的微分离分析技术在环境、食品安全、医学和药学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E和MCE设备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着小型化、集成化与自动化的方向发展。MCE是实现分析仪器便携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小型化CE设备也是促进CE技术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目前商业化的微型MCE和CE设备不多,相关的微分离检测相关设备往往售价偏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E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片面性,主要将操作作为评价内容,忽视了对认知和情感的考核。而缺乏相应的评价工具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从而造成了教育目标多元而教学实施单维“两张皮”的现实,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应具有的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功能及政策文件中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要求不符。部分评价实践中虽涉及知识和情感,但存在指标维度不全面、评价不便捷、缺乏统一性等问题。加之,新课程标准和教学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水体中营养盐(如氮和磷)的过量输入,农业源是重要的营养盐来源。目前农业面源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已成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灌溉农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排水渠系是农业退水和面源污染物输出的通道,是农业面源污染“中途拦截”的主要场所,生态沟渠技术、生态型湿地处理技术均具
以可穿戴心电设备为载体,通过采集人体各种生理信号和生理指标,并基于相应的算法实现对人体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估,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在可穿戴心电设备中,需要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压缩处理,而在接收端需要对压缩的心电信号进行重构,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及时的对患病人群进行防控与治疗,需要对重构后的心电信号进行检测和诊断。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依次研究了可穿戴心电设备的压缩感知重构方法和心
在学校体育地位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发展质量,尤其是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效益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政策和研究均认为,基本运动技能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小学体育课程实现其他育人效益的主要载体,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运动参与习惯养成、专项运动技能习得和身心健康效益促进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学练效果的内在机制和外部
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承受单一应力状态的构件较少,大多处于主动或被动约束应力状态。如带箍筋的梁、承受弯剪作用的梁端部、梁-柱节点、剪力墙以及预应力构件锚固端的局部受压区等都处于多轴受力状态。钢筋与混凝土在粘结区域的应力状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另外,随着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再生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显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从试验、理论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十四五”期间,确立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作用仍然保持不变,在当前和今后的较长时期仍维持在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危险、恶劣的生产环境和“去产能、调结构”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下,煤矿工人面临诸多基本生活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而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本土社工体系一直关注煤矿产业工人这一特殊群体,从多方面提供服务,其中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要实践形态的社
空天飞行器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飞行马赫数和时间的提高,超高速飞行器关键结构部件及部分壳体承受温度越来越高,亟需开发具备优良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能和相对密度低的金属材料,满足1300℃及以上氧化氛围中直接使用需求。要研制这种材料存在两个难题:1)材料低密度成分与高的高温强度存在矛盾;2)材料高温时强度与抗氧化性能难以同时保障。迫切需要从材料设计、强化机制和与基体紧密结合的致密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