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倒伏相关性状QTL定位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油菜倒伏已经成为制约油菜高产、优质以及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之一。抗倒伏育种已成为油菜品种改良的重要研究目标之一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为亲本,配置浙平1号(Z)×高芥1号(G)组合,进一步构建了由24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ZG群体。采用SSR和SRAP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应用两年两点数据对ZG群体的F2:6和F2:7家系抗压力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应用一年两点数据对ZG群体的F2:6家系结角层性状进行了QTL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亲本“浙平1号”和“高芥1号”薹期和角果期的根颈部、茎部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进行了定量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利用30个SSR标记和241个SRAP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1个连锁群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图谱总长2071.1cM,标记间平均图距8.6cM。2.初步定位了油菜家系抗压力性状的QTL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在四个试验中共检测到16个油菜家系抗压力QTL.南京-2012共检测到3个QTL,分别为qRP2-1、qRP2-2和qRP16-1,位于LG2和LG16两个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8%~52.64%;溧水-2012共检测到4个QTL,为qRP1、qRP4、qRP8-1和qRP16-1,分别位于LG1、LG4、LG8和LG16四个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41%~15.36%;南京-2013共检测到4个QTL,为qRP8-2、qRP8-3、qRP16-1和qRPl6-2,分别位于LG8和LG16两个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9%~15.59%;溧水-2013共检测到5个QTL,为qRP1、qRP3、qRP4、qRP8-1和qRP8-4,分别位于LG1、LG3.LG4和LG8四个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28%-17.59%。在检测到的QTL中,qRP1、qRP4和qRP8-1同时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溧水-2012和溧水-2013)重复检测到,qRP16-1可以在3个不同的试验中(南京-2012、溧水-2012和南京-2013)重复检测到。qRP2-1、qRP2-2、qRP8-2、qRP8-3、qRP16-2、qRP3和qRP8-4这7个QTL只能在特定的试验中检测到。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家系抗压力性状QTL易被重复检测到。3.分析了油菜结角层性状的QTL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结角层性状进行QTL分析。南京-2012试验中共检测到2个结角层厚度QTL,它们是qTPL15和qTPL17,分别位于第15和第17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37%和5.53%。在溧水-2012只检测到1个结角层厚度QTL,即qTPL15,位于第15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20%。qTPL15在两个试验中同时被检测到。两个试验中均未检测到单株角果数QTL。南京-2012共检测到2个每角粒数QTL,分别是qSPS8和qSPS14,位于第8和第14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65%和7.76%。在溧水-2012只检测到这1个每角粒数QTL (qSPSl),位于第1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5%。溧水-2012共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分别为qTSWl和qTSW8,位于第1和第8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65%和6.22%。4.明确了F5H、4CL和COMT在油菜抗倒和易倒材料中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F5H、4CL和COMT基因在油菜薹期和角果期的根颈部相对表达量易倒材料显著高于抗倒伏材料。油菜薹期,F5H、4CL和COMT基因在高芥1号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浙平1号的11.48、35.46和21.18倍;油菜角果期,它们在高芥1号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浙平1号的1.46、5.81和5.67倍。而在油菜角果期F5H、4CL和COMT基因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显著(P<0.05)高于易倒材料。油菜角果期,F5H、4CL和COMT基因在浙平1号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是高芥1号的1.37、1.35和1.76倍。
其他文献
湖南省认真抓好杂交稻种子生产,使繁殖、制种取得了可喜成绩。“七五”期间,全省繁殖不育系8.9205万亩,种子总产909.4万公斤,平均亩产101.94公斤;比“六五”期间亩产80.2公
脂肪氧化酶(LOX)是影响小麦籽粒和面粉储藏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降低小麦籽粒中的LOX活性可以有效地延长其储藏时间。目前主要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来测定小麦籽粒中的LOX活性,但此方法成本较高,完成一次检测的时间较长且选择效率低,不能检测育种早代材料中的LOX活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小麦LOX基因遗传变异的规律,开发出小麦籽粒LOX活性的分子标记,来改良LOX活性。本试验对已公布的LOX基因序列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近年育成并推广的中棉12、中棉14、中棉16及中棉17等棉花良种,在各棉区广大干部和棉农支持下,这些品种均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
我们于1986~1989年从保存的5000余份小麦品种资源中选取不同来源的千粒重在40克以上的品种413份。在哈尔滨地区连续四 From 1986 to 1989, we selected 413 different va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