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单细胞核及空间转录组测序探索牙釉质型颅咽管瘤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为颅内良性肿瘤,其包括两种病理亚型即牙釉质型颅咽管瘤(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和乳头型颅咽管瘤(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PCP)。ACP是CP最主要的病理亚型,约占CP总数的90%,其可见于成人及儿童病人。目前CP的主流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全切除。尽管CP为生物学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具有可治愈性,但由于其位置毗邻下丘脑-垂体轴,手术全切造成下丘脑损伤率高达68%。下丘脑肥胖是导致CP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时间缩短的关键因素。在儿童CP病人中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下丘脑损伤与术后下丘脑肥胖密切相关,但在成人CP病人中,下丘脑损伤与术后下丘脑肥胖的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确认,从而明确防止或减少下丘脑损伤是治疗CP病人的关键问题。指头样侵袭结构作为ACP的特征性病理结构之一,常见于肿瘤与周围下丘脑组织接触的标本中,表现为肿瘤呈“指头样”延伸至周围下丘脑脑组织中,是导致病人术后下丘脑损伤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导致ACP指头样侵袭结构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课题组前期和既往相关研究表明ACP周围脑组织的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内whorl-like细胞簇可能在其指头样侵袭结构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拟首先明确成人CP病人下丘脑损伤是否是术后下丘脑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旨在强调防止或减少下丘脑损伤对降低CP病人术后下丘脑肥胖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然后通过整合单细胞核和空间转录组测序从肿瘤周围下丘脑组中的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内whorl-like细胞簇两个角度探索ACP指头样侵袭结构形成致下丘脑损伤的潜在机制,旨在为临床干预ACP指头样侵袭结构的形成,进而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甚至杜绝下丘脑损伤,最终提高病人预后提供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于2009年12月到2021年10月行手术切除的CP病人的病例资料,纳入年龄大于18岁,有完整术前、术后及随访资料且为第一次手术的CP病人。分别根据Puget、Muller和Roth等人的基于磁共振的下丘脑损伤分级/评分以及我们课题组前期制定的基于内镜下观察的下丘脑损伤模式评估每个病人的术后下丘脑损伤状况。本部分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增加(≥5%)和下丘脑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8.0 kg/m~2,且手术前1年内或术后6个月内体重指数增加≥2 kg/m~2)。我们首先描绘每个时间节点(手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最近1次随访)的体重、体重指数及肥胖率的变化,然后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明确以上基于影像或者内镜下观察的下丘脑损伤评估是否是术后体重增加或下丘脑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部分研究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冻存标本,总共6个样本(每例肿瘤2个样本,一例靠近下丘脑,一例远离下丘脑)行单细胞核测序。其中1例肿瘤分别取靠近下丘脑和远离下丘脑的石蜡包埋标本行空间转录组测序(各一块切片)。此外还选择另外两例ACP的石蜡包埋切片行空间转录组测序(1例靠近下丘脑,1例远离下丘脑,各一块切片),即共有4块石蜡包埋ACP组织行空间转录组测序(2块靠近下丘脑组织和2块远离下丘脑组织)。我们首先通过单细胞核测序分析揭示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组织的细胞类型,然后提取上皮细胞亚群和神经元进一步细分亚群,结合空间转录组测序进一步阐明上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分子特征,并通过细胞通讯分析探索他们潜在的相互作用。3.本部分研究探索肿瘤内部whorl-like细胞簇驱动ACP指头样侵袭结构形成的作用机制。我们首先收集35例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样本,同一肿瘤样本分别在肿瘤与下丘脑融合部位和肿瘤与下丘脑有清晰界面的区域留取样本行组织学检查,查看两者间的病理结构差异,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指头样突起的深度与whorl-like细胞簇大小的相关性。此外,我们提取上部分研究中确定的β-catenin核内/胞质聚集的细胞群,进一步细分亚群,并结合空间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明确各亚群的空间分布,进而明确指头样侵袭结构中whorl-like细胞簇的细胞组成。随后通过基因集变异分析对各亚群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明确各亚群的分子功能及所富集的通路,并应用免疫荧光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96例成人颅咽管瘤病人,其中47例(49.0%)和18例(18.8%)分别在最近1次随访时发生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增加(≥5%)和下丘脑肥胖。成人CP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出现在术后6个月内,随后体重基本保持在稳定的状态。Muller等人磁共振损伤分级中的Grade2和Roth下丘脑损伤评分中更高的下丘脑病损评分都与术后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增加(P=0.005和P=0.002)和下丘脑肥胖显著相关(P=0.001和P=0.008)。此外,课题组前期制定的基于内镜下观察的下丘脑损伤模式与术后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增加显著相关(P=0.008)。2.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揭露了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组织中有12个细胞类型,包括上皮细胞、NK&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其次,我们首次全面地揭示了ACP上皮细胞的异质性,其包括6群不同分子功能的上皮细胞亚群,其中EC1群细胞数最多,代表大部分的肿瘤细胞,EC2群为经受矿化/钙化的细胞群,EC3代表β-catenin核内/胞质聚集的细胞群,EC4群为具有神经元属性的细胞群,EC5群为增殖最活跃的细胞群,EC6群为可能参与抗微生物免疫反应的细胞群。此外,在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组织中发现一群新生的抑制性神经元,而在与下丘脑之间无指头样侵袭关系的ACP周围胶质增生组织无抑制性神经元存在。通过免疫组化比较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和与下丘脑之间无指头样侵袭关系的ACP样本中GABA代谢相关分子GABA、ABAT、GAD67和GAD65表达差异,我们发现GABA和ABAT在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中显著增高,而GAD67和GAD65在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中GABA代谢明显增强,且GABA主要来自周围下丘脑组织。同时,我们通过细胞通讯分析发现NGR1/NGR2/NGR3-ERBB4配受体对在肿瘤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中活性最强,进一步空间转录组提示NGR1/NGR2-ERBB4配受体共表达在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组织ST切片中明显增多。3.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同一累及下丘脑的ACP中,指头样侵袭结构中均有whorl-like细胞簇,而与下丘脑接触但无指头样突起的标本中均无whorl-like细胞簇,但星形网状结构和栅栏样结构均无明显差异。此外,指头样突起的深度与whorl-like细胞簇的大小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whorl-like细胞簇的膨胀性生长可能驱动了ACP指头样侵袭结构的形成。进一步,我们揭示了β-catenin核内/胞质聚集细胞可以分为3群不同分子特征的细胞亚群,即GRM8+、CD133+和RSPO2+细胞群。Whorl-like细胞簇由GRM8+和CD133+细胞组成,GRM8+与β-catenin核内聚集细胞共定位,CD133+细胞与β-catenin胞质聚集细胞共定位,它们相互毗邻,而RSPO2+细胞群主要位于湿角蛋白周围。CD133+细胞增殖活跃,且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其中被特异性激活,而GRM8+细胞具有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结论:1.下丘脑损伤是成人CP病人术后出现下丘脑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下丘脑肥胖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防止或减少病人下丘脑损伤是成功治疗CP的关键。2.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的ACP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其中上皮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包含6种具有不同分子功能的细胞亚群。而ACP周围下丘脑组织中的神经元主要为一群具有抑制性神经元属性的新生神经元。此外,肿瘤细胞与肿瘤周围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ACP以指头样结构侵袭下丘脑中起重要作用。3.整合单细胞核测序、空间转录组测序和免疫染色,我们初步认为whorl-like细胞簇中GRM8+细胞可能分泌IL-6,后者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CD133+细胞,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CD133+细胞增殖,使whorl-like细胞簇膨胀性生长,进而驱动ACP指头样侵袭结构的形成。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草甘膦除草剂(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s,GBH)商品名为农达,由于其高效、广谱、低成本等优点,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农用化学品。农业操作和食物接触是人体暴露GBH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抗草甘膦作物的大面积种植,GBH的施用量明显增加。这不仅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甚至在人类的食物、血液、尿液及母乳中也检测到其残留和代谢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不断增长的发病率和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使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寻找用于诊断的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FOXP1作为转录因子,可通过影响不同的下游分子的转录,在不同的肿瘤起促癌或抑癌作用。FOXP1还可在多种肿瘤和正常细胞中影响细胞增殖。此外,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FOXP1有数以千计的潜在靶基因,其中许多调控着细胞增殖与
学位
在室外规格为(1 m×1 m×1.5 m)的网箱中进行为期6周的单因素饲养实验,探究脱脂黑水虻虫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氮磷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含40%的鱼粉(鱼粉粗蛋白含量为65.6%),利用脱脂黑水虻虫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25%组)、50%(50%组)和75%(75%组)的鱼粉,共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放鱼20尾。每天早晚饱食投喂两次。结果表明,各
期刊
期刊
研究背景蛇毒是由多种毒素蛋白组成的混合物。自然界中,蛇和蛇的天敌对毒液的耐受性很强,原因在于这些生物体内存在天然的解毒蛋白。华游蛇是一种抗毒能力很强的蛇。我们课题组曾从华游蛇血清中分离到一种PLA2抑制剂(sa PLIγ),具有良好的抗蛇毒活性。前期我们还发现华游蛇对毒液不敏感,注射相当于小鼠2倍LD50剂量的五步蛇毒、眼镜蛇毒或蝮蛇毒后中毒症状不明显。华游蛇对毒液的耐受机制亟待解析。本研究对新型
学位
第一部分UTP11通过核仁应激和铁死亡调节肿瘤生长研究背景和目的:癌症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大部分肿瘤的治疗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存在副作用大等诸多局限,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副作用小,因此探索更多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较多文献已经表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过程与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位
研究背景:血小板激活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始动因素和核心环节。因此,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是AMI治疗的基石。有研究表明,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无法抑制其它血小板活化途径,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显著升高。同时,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作用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全过
学位
由外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骨缺损对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临界性骨缺损通常无法通过身体的修复机制自发愈合,常常需要骨移植物来干预治疗。自体骨移植作为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因可取部位大小受到限制、手术时间长以及供区部位出现并发症等原因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很多研究都聚焦在研发新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可降解性
学位
目的:观察通心络超微粉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量效及时效关系。方法:120mL广口瓶密闭缺氧,观察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结果:通心络超微粉最佳剂量为1.52g生药/kg,缺氧耐受时间为18.61m in;给药后30m in起效,3h效果最好,能持续至给药后6h。结论:通心络超微粉在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上存在较好的量效、时效关系。
期刊
背景: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刺激的修复反应,持续进展的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事件。Notch信号通路(尤其是Notch3信号通路)和NOX4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但两者促进肝纤维化的具体机制仍有待
学位